脚淋巴性水肿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说文解字第843课古汉语中肿和
TUhjnbcbe - 2024/10/26 15:55:00
白癜风医院哪家强 http://www.znlvye.com/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肉”部的五个汉字,分别是:“肬、肒、腫、胅、脪”。“腫”在现代汉语简化为“肿”,是现代汉语常用字。因此,本课的重点汉字是“腫”。

1、肬。读yóu。《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赘也。从肉尤声。”形声字。本义是附着在身体上的小瘤子。

肬同“疣”,是一种病毒感染的皮肤病,也叫肉瘤,通称瘊子。《释名·释疾病》:“肬,丘也,出皮上,聚高如地之有丘也。”《广韵·尤韵》:“肬,同疣。结病也。”

(寻常疣)

《灵枢经·经脉》:“虚则生肬,小者如指痂疥。”《荀子·宥坐》:“今学曾未如肬赘,则具然欲为人师。”现在有些人学的知识还不如肬子(学到的知识很少),就自满自足地想着做别人的老师。

肬的小篆写法如图:

(肬的小篆写法)

2、肒。读huàn。《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肒,搔生创也。从肉,丸声。”形声字。本义是手搔皮肉生成的疮。

(手搔而成的疮)

王筠《说文句读》:“《广韵》:‘肒,皰(pào)肒。’案:今名伤手疮。”

肒的小篆写法如图:

(肒的小篆写法)

3、腫(肿)。读zhǒng。《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癰也。从肉,重声。”形声字。本义是痈,也就是毒疮。

(痈)

肿的本义与现代汉语不同,它指的是毒疮,即“癰”,也就是“痈”。所谓“癰”,本义指皮肤生病而产生的皮肤肿大,《释名·释疾病》:“腫,锺也。寒热气所锺也。”其实“腫”和“癰(痈)”是有区别的,长了包而没有溃烂的叫“腫”,溃烂的叫“癰(痈)”,《说文》二字浑言不别。

《素问·大奇论》:“肝满肾满皆实即为腫。”杨上善注:“腫谓癰腫也。”肝经、肾经、肺经胀满者,其脉搏必实,当即发为癰肿。初读医书,容易将这里的肿理解为普通的皮肤浮肿。那是“肿”的引申义。《后汉书·济北惠王寿传》:“头不枇沐,体生疮腫。”头发不梳不洗,以至体生疮肿。

本义之外,肿还有其他用法:

(1)肌肉浮胀。如“浮肿;肿胀。这是现代汉语肿的主要用法。《字汇·肉部》:“肿,胀也。”《左传·宣公十年》:“公闭门而泣之,目尽肿。”宋景公关上门对向魋哭泣,眼睛都哭肿了。

(哭肿了眼睛)

(2)头部胀痛。《吕氏春秋·尽数》:“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郁处头则为肿如风。”形体不活动,体内的精气就不运行,精气不运行,气就滞积。滞积在头部就造成头部胀痛如患风疾。

(3)向外突出,臃肿。《周礼·考工记·轮人》:“凡揉牙,外不廉,而内不挫,旁不肿,谓之用火之善。”郑玄注:“肿,瘣(huì)也。”凡用火烤燥牙材,朝外的一边木材的纹理不断绝,而朝内的连接处不挫损,两旁也不向外突出,叫做善于用火。

肿的小篆写法如图:

(肿的小篆写法)

4、胅。读dié。《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胅,骨差也。从肉,失声。读与跌同。”形声字。本义是骨肉突出。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谓骨节差忒不相值,故胅出也。”《山海经·海外南经》:“其为人结胸。”郭璞注:“臆前胅出如人结喉也。”

(突出的喉结)

《淮南子·精神》:“一月而膏,二月而胅,三月而胎。”(人的生命体)一个月成脂膏状态,二个月略显突出,三个月成胎。

本义之外,胅还指臀部。《集韵·屑韵》:“胅,连脽肉。”

胅的小篆写法如图:

(胅的小篆写法)

5、脪。读音有两个:

(一)xìn。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脪,创肉反出也。从肉,希声。”形声字。本义是伤口愈合时,新肉略微突出。

(伤口愈合)

《玉篇·肉部》:“?,创肉又腫起。亦作脪。”余岩《古代疾病名候疏义》卷四:“脪,肉芽组织之过剩再生。”

(二)chī。这个读音出自《广韵》。“[月石]脪”。畜水肠。

脪的小篆写法如图:

(脪的小篆写法)

(之,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1
查看完整版本: 说文解字第843课古汉语中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