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淋巴性水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汪丽萍历史小说南宋状元汪应辰13 [复制链接]

1#
作者和女儿在香港合影

第六章汪应辰出临安

这一晚,状元府,贵客如潮。京官羡慕少年状元的才气,更敬佩他的勇气和刚正。胡寅、叶梦得、朱胜非、范如圭、朝廷保信*承宣使王公亮、六部郎官、王子侍从官、中书舍人等前来辞别,并给予厚望,一路顺风,步步为赢。说到眼下时局,士大夫们心情沉重。奸细猖獗,恶魔当道,迷惑皇帝,铲除异己。在抗议声中,流露出弃官乡野的悲情。

朱胜非在秦桧拜相后,痛击其卖国勾当,矛盾日渐冲突,最终被秦桧罢免一切权利。皇帝不念他平“苗刘之变”的功绩,命他闭门思过。朱胜非道:“此次一别状元,日后恐怕难以相见,老夫不久回蔡州。这身子骨等不到回朝日,国家大事拜托状元守望。”

一席话,众人顿时唏嘘落泪,对国家安危表现出悲观情绪。

汪应辰曰:“大势已去,和议成,朝事更为复杂。监视秦桧,加强*事防线,力保大将性命。和议后,觉得相安无事,更生祸端,必须严阵以待。还望各位分担日后的朝事,切勿消极。”

这一晚,士大夫们声声叹息,为拿捏不定的国运担忧。

一、出通判建州

第二日他和夫人各轻骑一匹,随从也是轻捷的一行马队从状元府出发。离开临安不远处,突然听到呼声如滔:“汪状元、汪提刑、汪大人、汪签判。”

他循声而去,眼帘出现一队骑兵,原是镇东*的骑兵队伍赶来送行。

看到骑兵队伍策马雄姿,他新潮澎拜,昔日领兵打仗情景浮现:铁马冰河,挽弓冲锋,骑士何惧之!而眼下……

此时见面,难以表诉,大家以酒代言,多少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互相握手拥抱。

汪应辰说着:“我的好兄弟,此一别再见又是另一番感叹,不变的是兄弟的情意、爱国的热情、同声共气的抗金志向。”

绍兴八年,赐进士第一(状元)的*公度来送行。他红着眼说:“朝廷阴气十足,内心彷徨。”说着紧紧握着汪应辰的手说:“贤弟,一路顺风,务比保重。”

汪应辰说:“接下去秦桧制裁你了!他不准士大夫发声,全是柱子站在朝堂上,由他挪来搬去。”

*公度说:“诏令下达了,签书平海*任节度判官。去泉州处理水*,这葫芦卖啥药咱猜不着呀。但*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非得上书怒斥秦桧,大不了被贬黜。”

汪应辰道:“*兄,蛰伏。后续更为复杂,说不定调你回朝,我们传递消息,联手护民。”

*公度道:“是的,投降了还要抗金,提防狼子野心得寸进尺。汪状元文武双全,哪怕浪迹天涯,终有一日诏回朝廷挑大梁,此去建州请多保重!”

汪应辰道:“*兄,暂时不要锋芒毕露。全部贬黜,那朝堂就他说了算,日后皇帝咳血后悔!”

彼此握手,互相鼓励一番,镇东*骑兵队目送汪状元离去。

绍兴九年(年)春天,汪应辰风尘仆仆到了建州,他安置家人后立刻上任。上任数月来,无可施展抱负,左右皆是秦桧余*,口口声声是秦相说,借宰相之威压制汪应辰;遇事歪理攻击,时而被跟踪。妻子丹桂从小对官场之事耳濡目染,她认为回避是最好的选择:“相公,如今皇上和议已决,秦桧当道,抗金发声者一一贬去,相公愁有何用。不如深厉浅揭,等待时局改革,再展抱负;危难时期,隐蔽锋芒,不必再争,秦桧阴险,布下崖阱。但真理胜于雄辩,瑕不掩瑜,不如静观其变。俗语说: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句句是金。相公饱读圣贤书,不与恶人同朝为官,如今防不胜防。送画的送玉的,虽然拒贿,还有诬陷二字,翻开史册皆有例子。国家去向定位,天下姓赵,主人(皇帝)要卖家,仆人(南宋朝官)是拦不住的。初到此地,今日宴请相公,明日又出言不逊,这是何意呢?”

应辰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喻夫人说:“相公年华青春,又是天子门生,必能效忠国家,施展抱负。眼下不如奉祠,研究学问,远离是非。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众必毁之。”说完,丹桂深情地将相公拥入怀中。此刻他听得见娘子的心跳,倍感亲切。

“奉祠”是南宋特设的职官制度,隋唐未开列,宋朝大兴。这是提供给官吏的一种福利制度,汪应辰在秘书省正字工作的时候,发现好几百士大夫走奉祠门路,官员或被无理弹劾,又或是厌倦*务,都走这条门路。对汪应辰来说,他是不愿意申请奉祠,总希望报效国家,齐心抗金。眼下,乌云盖天,正如贤妻所述,当下风气不正,暂时以教书育人,以理学引导,待等雨过天晴,与众学子携手,为国家施展抱负。

为了不予秦桧余*同流合污,更重要的是不给他们下手谋害的机会。次日,汪应辰力请奉祠。在此期间,不该他管的闭口不谈。隔几日,他秘密去了一趟莆田,考察兴化*情况,了解三县民情,同时邀请回到莆田的陈俊卿,二位士大夫约见于建州。

二、三宝寺唱游天下闻名

*和县位于福建省南平下辖,某日前来拜访,朱松为*和知县。此次,汪应辰、陈俊卿、朱松等前去拜访大臣连南夫。他是著名的抗金名臣,得罪秦桧,谪泉州知府。此次交谈,其中谈到商业兴起,但是看不到对国家的好处,税赋收入都进了贪官腰包,尤其是秦桧*人,富得出油,造大屋,购置良田,合股投资商业,处处得益。

连南夫说:“阿拉伯商人在宋国领海行商,不遵守条约,与贪得无厌的大臣合谋走私,蒙骗朝廷。”

汪应辰说:“靖康之前,朝廷重农轻商,商业获利机会很少。农业经济发达,棉花、麻、蚕桑、甘蔗、稻谷、小麦、瓜果、蔬菜、畜牧业等,官员在农业中捞油水,贪利益,出现众多贪官,民不聊生。”

陈俊卿说:“建炎初期,国家地域缩小,不得不重视商业,这本是好事。商农调整,填补亏损的税收,强大*事力量,到处得用钱呢!可是,*潜善、杜充、汪伯彦,皆是大贪官,与地方豪绅害民利益,慑微擅势、敲骨吸髓。他娘的,想起来怒火一把直冲天!”

汪应辰道:“刚起步,无法堵截贪官,他们利用不完整的经济体制改型,从中获得利益。如今新一轮贪官起了,秦桧想怎样就怎样,提着灯笼闯黑路。清官想面圣也很困难,太监张去受秦桧指令,对于一切奏章都要审视,有悖秦桧意思的奏章大都烧毁,观点一致的交与皇帝批示。皇帝如何听到亏损消息,又如何得知贪污腐化的严重。”

连南夫建议:“圣锡,利用吴贵妃的关系,传递消息,可行否?”

应辰说:“目前吴贵妃为了后位,主张和议,支持秦桧,暂时不能启用。目前通过胡寅大人,把消息可以传递给皇帝,但又能怎样。如今皇帝和秦桧合谋,一年前,岳将*和皇上关系密切,皇帝对岳将*勉励是:‘则朕克济垂成之业,而汝亦有无穷之闻。’这君臣默契是国之万幸,谁知皇帝朝三暮四,君心难以捉摸!”

朱松比喻更恰当,他说:“皇上就一袋烟,变卦了,咱无所适从!”

连南夫说:“一定是秦桧挑拨离间,那就静观其变,老鼠就是老鼠。依我看,秦桧自掘坟墓。

汪应辰曰:“连大人,余为建州通判,已奏请奉祠,暂不参与*治。此次,和各位探讨文学,开个研讨诗会,推动福建文化,邀请皇族文人、境内贬谪的士大夫,以诗词大会聚一聚,于公于私,百利无一害。”

几日后,遭到秦桧贬谪的士大夫、泉州皇家才子来到三宝寺。主持闻知汪状元主持学术交流会,提供偏厅作文化交流场所,并备足斋饭招待士大夫和皇族。

汪应辰主持文学论坛,他说:“各位不辞辛苦来到三宝寺,参加余主办的文学论坛,感谢大家远道而来。皇族文学骨干参与,研讨会如沐春风。此次盛大文艺聚会属于福建文坛盛事,学术交流,建立理学新概念,研讨心学发展的重要性。广泛的题材,有助国家进步,分辨是非,把理学提升到治国范畴,结合心学,使理学和心学并行贯彻。儒家思想通往真诚,达到社会和谐。大家互相交流,提出不明白的原理,互传笔记,日后书信继续交往。”

交流会气氛开始热烈,辩论激烈,口才雄辩,心高气傲;也有谦虚者,把不明白的理论摊开来请教诸位。汪应辰不但通杂学,儒、释、理、道、心学互为通融,绝不是单独的学术,紧扣着复杂的社会关系,为大家指明方向。朱松问:“汪状元,有的学者,倾尽一生还是学不透文化的精髓。”

汪应辰道:“这类文人就如断线的风筝,飞上蓝天,却没有目标,随风而逝。今日座谈会,我们就要为日后碰到断线风筝,如何接住引导是今日关键。”

连南夫笑笑说:“好一个状元郎,说不谈*治,其实就是为了日后的*治去向。”

陈俊卿对三五个学生说:“听到了吧,学习的目的为了护国护民,为之士大夫心。”大家一阵鼓掌。

汪应辰说:“对难以消化的理论,通过实例解答,从辩论中对儒、理、心各个学科,我们进一步探讨而达到博览归一的目的。所谓归一,建立在治国策略上。”

汪状元的思想得到士大夫的支持,皇族才子对“博学归一”十分赞成,赵坤表示:“汪状元,学而有用非空谈,有利协助帝王治理天下,为民造福。”

最后由连南夫总结,他明确表示:“交流会的主流思想是鼓励士大夫们在国难之际,不能在*坛实战抱负,但教书育人,有水到渠成之效。汪状元提倡的‘博览归一’是此次基本共识。”

交流会进入第三天,恰逢南宋名儒张元干到三宝寺为母诵经,巧遇汪应辰,邀请前来参加学术交流。张元干与吕本中、汪藻皆为好友,又是李纲幕僚,随李纲大人到福州。张元干前辈到会,随身有?芦川归来集?初稿二卷,这给学术交流会的内容又添上精彩。除了文学交流,在座的士大夫,有昔日朝堂大臣,也有地方强手,也有闲居在家,更多的是被秦桧贬谪外放官员。虽然在交流会上不谈*治,但是每一位朗诵的诗词带出山河飘摇的叹息、隐忧悲愤的情怀,是此次诗词不约而同的主题;而爱国诗词又将沉沦的心推向万丈雄峰之上,他们看到了滔滔奔腾的*河,也看到了崛起的汉民族。

散会喝茶,难免谈论北伐意义,不觉热泪盈眶。对于朝廷以委曲求全的投降路线已经不可更改,使者王伦被皇帝赐进士出生,以龙图阁学士、同佥书枢密院事赴金国和议,准备给金国岁贡银以五十万两计算;同时,诏送*金一千两给金后宫。皇帝叮嘱王伦要见机行事求事成。

赵构作为汉族皇帝,以求降保住龙椅,历史留下一笔因软弱带来的耻辱。假如是汉朝刘彻、大唐李世民,他们一定号令天下夺回失地。与其让赵桓皇帝在五国城羞辱,不如尽早结束生不能死又不能的悲苦日子。这才是正真的*治家,*事家,一国之主的皇帝。

士大夫们互相传递消息,听了令人心寒。李纲贬知潭州、朱胜非贬知湖州、张浚贬知福州,赵鼎谪居兴化*(今福建莆田),又旋即,秘密押送到福建最南面的漳州,在一个环境艰苦地区安置赵鼎一家,并下令禁足以及通信。当时,汪应辰到了莆田探望恩师,才知道已经转移,经多方打听,还是得不到恩师的任何消息。

一个从临安回来的学者说:“对外投降,王伦北去向金人主动求和;对内安抚,皇帝下诏,由临安府修建渊圣(钦宗)宫殿。”

汪应辰明白,这个所谓的渊圣宫殿,糊弄天下百姓,实际是为和议的有功者秦桧准备的宰相府。但他没有说,毕竟,赵构有恩于他,清点状元、赐名、赠御书,这点点滴滴,汪应辰没齿难忘。时局已定,再发不同的声音,只能给动荡的国家再掀轩然大波。

会务结束,士大夫和皇家才子相约游览三宝寺,泛舟富春溪,观看两岸防洪林,树影婆娑。士大夫的诗词和绘画又纷纷登场展示。

三、朝事巨变

三宝寺兴建于南宋初年,主要为皇族外出游行,喜欢富春溪逍遥自在的湖光景色,在此留宿。信佛者初一、十五在此诵经,品尝斋饭,期望国泰民安;年轻皇族荡漾湖泊之中,观赏四周风景。

一进庙宇,放眼望去,瓷雕彩绘,鲜艳夺目,殿内木雕栩栩如生,大佛雕塑庄严,香火鼎盛。士大夫们上香祈祷一句“国家欣欣向荣,百姓丰衣足食”。

新创作的诗词歌赋,很快传遍民间,不久,这里香火更加鼎盛,朝拜信徒远之海外以及各地而来,三宝寺闻名天下。

秦桧得知福建的文化交流,心有愤恨,他最怕文人聚集。赵构皇帝赞成文化交流,他期望皇族后辈通过文化交流,文采斐然,含蓄隽永。

朝廷抗金的声浪小了很多,皇帝和秦桧基本控制朝堂的反对和议声浪。但是将在外奋力杀敌,绝对不同意和议。绍兴十年()五月,刘锜的二万精兵在开赴开封途中与金*对阵,杀了金*五千人,金*逃到开封。岳飞领兵十万骑兵出击,与刘锜余部联手,狠狠打击了金国统帅完颜兀的女真主力部队,把敢来中原的各路金*打得一败涂地,金*从开封逃回北方。大宋*队旗开得胜,形势一片大好。不久,岳飞在郾城和外县的捷报传遍四海,一次次节节获胜。

秦桧心怀叵测,利用皇帝的软弱,和金国窜通最终达到第二次和议,导致岳飞第四次北化不得成功。后来用十二道金牌追岳飞回临安面圣。此刻听到前线战败,一座座用将帅士卒生命换来的城池又遭沦陷,百姓遭屠杀。他长叹一声:“所得州郡,一朝全休!”

绍兴十一年(),宋金开始准备签署“绍兴合约”事项,其中一条金国皇帝的口谕:宋国不得罢免秦桧。从此,秦桧坐稳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宝座。他更加猖獗,想捏死谁,谁就得死。

在秦桧促成下,宋金和议开始,交换条件:解除大将兵权,杀岳飞再和议。年1月27日岳飞在风波亭遇害。风波亭是临安大理寺监狱的亭名,大理寺是南宋最高的法律机构。同年3月“绍兴和议”盟约完成:制裁南宋的合约有五大类,每一条约均利金国。签约后皇帝内心仍有恐惧,提防被废。如今满朝一半是秦桧*,另一半胆小怕事,是无力维护皇帝的弱群,大胆旧臣,四分五裂。赵构投降的其中一个原因,乌鸦尚知反哺,递交降书,生母韦氏归朝。而迎渊圣归南,只是一个谎言。

年8月,韦太后回南宋。离开五国城前,渊圣卧车前,哭着对韦太后说:“圣母太后,归语九哥与丞相,我得太乙宫使足矣,他不敢望也。”

韦太后回临安后,没有提起渊圣哭诉的要求(圣旨)。而临安修建渊圣宫殿也只是一个谎言,竣工后的“德寿宫”成了秦桧的“宰相府”。赵构得知邢皇后于绍兴九年不堪侮辱,割脉自尽而痛哭流涕。半年后,吴贵妃因对韦太后知冷知热,又抚养两位皇子的崇高地位,母以子贵,册封皇后。

四、师生在“尤美轩”话别(年—年)

赵构收到汪应辰奉祠折子,先是下诏挽留。当第二封折子力请奉祠,赵构想:“圣锡去意已决,定有隐情,建州府比较复杂,一定是秦桧鹰犬挡道。”为了保护汪应辰的生命安全,皇帝准请奉祠,名义为“汪应辰主管台州道观”。

年9月前后,汪应辰得到主管台州道观(虚职)三期(约九年)而得奉祠。他离开建州,先回玉山安置妻子。途中恰逢朱松到建州,刚见面又到了送别时刻。

朱松问:“表弟日后打算?”

汪应辰说:“先回家安顿夫人,准备到常山永年院日间开课授徒,夜间著书。”

朱松说:“表弟书院开课记得来封书信,小儿朱熹还得请表弟赐教。”

迎面阵阵寒风,面对时局,表兄弟的国愁尽在不言中,互道珍重,就此别过。朱松目送着远去的背影,无限感慨。表弟仕途灰暗,却成全了生员雄心。

经过几天行走,终于到了小叶村。喧哗看到儿子和媳妇回家甚是高兴,但是心里嘀咕一定发生了什么事?一切安顿以后,应辰对娘说:“娘,您快要当祖母了,娘子有了身孕。”

鲁氏连夜去汪氏大宗祠谢恩,保佑儿媳妇生个大胖儿孙。喻丹桂暂时和婆婆一起生活,婆媳皆为儒家女,相处非常融洽。

就在汪应辰回到玉山前几天,喻樗听说吕本中回到了江西上饶,便赶来一聚。一起约好去小叶村,同去的还有叶义问。说来也巧,叶义问被秦桧下方到江淮一带为县官。他动身前去,途经茶馆,看到喻樗喝茶,哈哈大笑道:“喻兄,说了一句真话,又惹秦桧手下的权贵不悦。”

喻樗说:“朝堂上剩下的都不会说话了,地方也不能说话,难道要士大夫盲目跟从?”

彼此询问目前情况后,喝茶吃小点,场面十分快乐!

喻樗见叶义问起身赶路,便说:“不急不急,皇帝不急,咱太监急啥了,哈哈哈!”又一阵说笑,看来士大夫的骨头还真硬。

喻樗说:“偶遇是缘,不如一起去开个诗词即兴创作会,难得清闲取乐。他们都是年李易榜进士及第,彼此交往甚密。

话说小叶村附近有一间阁楼亭子,传说是宋元丰三年(年)皇帝出巡,要路过此地安顿。玉山知府在此建造楼阁,当时的小叶村汪氏参与建造。至今有半个多世纪,无人打理失修,部分倒塌。喻樗为玉山县尉时,修缮后取名?尤美轩?,是素雅别致的住宿。附近山色一新,时而烟云飘忽,美不胜美。春天有高官踏青,秋天携带家眷欣赏枫叶,喻樗安排官员居住在此。喻樗离开玉山,此楼归僧人居住,因出入不便,僧人离去,楼空。此次,喻樗、吕本中、叶义问、汪应辰、汪涓、喻仲远等一起聚此吟诗作画。诗、画名为?尤美轩卉?集。汪应辰作一首绝句?尤美轩?刊登此集。诗中描绘周围景色绮丽,山势陡峭,别具一格。

大家说到汪应辰去衢州永年院办学一事,吕本中颇为赞成。

喻樗曰:“昔日赵相为何罢官首选永年寺,缘由超化寺的国史馆资料聚集,赵相好读书。应辰此去好好利用国史馆,修读、治学并行,文献相望,书香不绝。”

叶义问赞赏永年院的国史馆,他说:“余有生之年最后沃土,是去常山国史馆读书。书籍真多,想了解一下藏书哪里所得?”

吕本中说:“那要问子才(喻樗),他无所不知。”

喻樗说:“晋朝永嘉五年(年),发生祸乱,五马渡江,学术南下最后藏在衢州;北宋入侵之际,中书舍人,修史馆冒着生命危险将古今书籍、历史资料、名人纪实偷偷运出来往南逃,最后安置在超化寺。二次均为汉族*治权利遭到外族侵略,成全了衢州的鼎盛,衢州学术涵盖,缘于两渡大规模南迁,文人学士的努力,保存了中华主流学派,儒家学术得以千秋。”

吕本中说:“听圣锡介绍说在绍兴元年,超化寺加固修缮,为了防火,四周安置水渠,万一失火,水闸一开能灭火。”

汪应辰说:“是按照汴京国史馆布局,书籍比临安国史馆大二倍,著名书籍千余种,传世作品经过古人辩证有百种类型,每一类型有十几卷、二十几卷、甚至五十卷。”

喻樗和叶义问谈了江淮一带民生问题,并说:“叶兄此次一去,肩上的担子不轻呀。”

叶义问曰:“生来就是这个命,没有担子压着怕被大风刮了去,不知所为呀。”

喻樗说:“叶兄总是那么乐观,也算是个明白人;立足朝堂便不能太较真,爱憎分明也只能律己,用于朝堂之上,便有碍某些人。咱被驱逐出朝,这不自由卖国了!”

吕本中说:“卖吧,有个好价钱也算了,如今是丫头片子,配货!”

五、游南岩

叶义问出生贫寒,同情底层阶级,每到一处,一身便服,一匹瘦马,几个随从,明访暗查。他揭露许多贪官,一直得到皇帝重用。而且又是语言天才,三五天会听方言,再过三五天交谈流畅。先后赴任淮南西路、东路郡事物并兼饶州教授,后授江州通判,期间得罪秦桧爪牙遭贬,再一次来淮南县上任。

汪应辰说:“叶大人再次来此地上任,与民情结是一个好开始。日后,要留意民情,尽可能灌输抗金使命,这很重要。”

叶义问道:“只要舌头还能摆动,抗金声音不止!”

第二日,喻樗建议游南岩风景区。这是位于信江南岸,上饶辖地,他们登上山峦,极目远望,风韵集美,山清水秀,云天沟壑,名流敢于冒险,留下摩岩题刻,醒目的各款草书,山峦更为风流。观望欲吞还吐的烟霞缠绕于游人的眼帘,摇落汪应辰的诗句,写下?和游南岩?,当读到“烟云印全提,松竹色半酣。”应辰抬头望群峰,内心激流沸腾,高声吟诵诗句,当吟诵到:“一径盘郁青,群峰列空嵌。冷泉计涓滴,瀹鼎消尘凡。”众人齐赞诗句优美大器。此时,汪应辰看到泉涌于峭壁直下,气势无可阻挡,犹如被贬的壮士心中的激流;再见峭壁危崖由神刀*斧削为奇峰,象征宋*气概,不觉心有感慨,接着完成最后三句。众人鼓掌。

他还说天下百姓的忧虑是:“奈何赵帝惧北伐,当朝大儒作蓬篙。励志雄心改版图,闲人空对长风浩。”

状元一番心声令士大夫们心酸难止,他们终有千头万绪,都得收起爱国的激情,饮风吸露,空怀壮志。

六、台州行游文生辉

汪应辰先到浙江台州的天台山桐柏崇道观报到,虽为虚职,汪应辰极为重视。他的道教学术深厚,到了宫观自然沉浸道术,游历*岩山区,观看各个寺庙和岩洞。在此期间为*岩的寺庙写了对联,印象深刻的有*岩县的委羽山和几座洞天福地。壁刻神话,彩塑鲜艳,栩栩如生。道士在此修炼,学三国刘奉林。刘奉林的人品有诗为证,“道师刘奉林,成仙骑鹤去”。

汪应辰叩拜刘道师的雕塑,祈求国泰民安,扫清秦桧障碍,以图中原振兴。道观掌门人程子莹前来接待,他知来者为少年状元,要求赐一幅字画,令馆内蓬荜生辉。

汪应辰说:“程大师,岂敢蓬荜生辉,尽力之作留存于世,后人解古人之心至诚,足以自慰。”于是提笔为洞天福地彩塑一幅老子画像,太上老君画像展现不同济世姿势。一幅幅画像再经上七彩,注入厚重的标题。分别是:“太上老君”、“上善若水”、“风骚天下”。简练的标题,提示后人重道,创社会和谐。道家们欣赏喝彩,见状元画笔精彩,书法游刃有余。掌门人要求状元赐对联,为洞天增彩。

状元提笔写下对联,上联:“老子独一无二风骚天下无双,”下联:“岳飞气壮山河亮剑谁人匹敌。”道观门人和信徒看对联齐声说横批是“先生大才”。

汪应辰游览委羽山和大小洞天,题诗多首。程子莹看诗作感叹:“此乃忠良状元,心系朝庭,岳飞杀敌,可望一举振兴。无奈秦桧挡道,无法自强。”

说着,崇道观主管王大宝从外面赶来,他热情接待汪应辰,彼此聊着国家大事。王大宝在道观用心写作,著书?诗书易解??周易证义?草稿完毕。

当两人交谈到?易经?时,汪应辰对?易经?的领悟令王大宝吃惊。便将其著作给状元看,希望得到指正。汪应辰见先生谦虚,阅后说出几处漏弊,需加强儒家理论释叙,方能立足于文坛。

此次相见,彼此友谊深厚。汪应辰在台州逗留月余离开。

七、永年院办学

兄长汪涓、弟弟汪沄到了常山鲁府等候。汪涓为年戊午科举进士,他暂时陪弟弟办学,为了进一步提升文学,从学于弟弟。

汪应辰和兄弟登上高峰,抬头看到白云飘浮,空气清新。书院锁在丛林之中,门前两排松柏,十分庄严。他们伫立山中,放眼望去,心胸煞是开阔。

汪应辰想起北宋文豪王安石一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皇帝被秦桧迷糊了双眼,他深有感触地说:“自然界的浮云只等风吹而散尽,生活中的浮云遮蔽人的视线,丑恶不分,黑白颠倒,酿成千古遗恨!”

汪涓明白弟弟说的是皇帝被秦桧蒙蔽。他还未涉及仕途,但民间流传听了很多,关于秦桧作为,国人无不痛恨,所行有悖天理。汪涓说:道是代表客观规律,百姓面对宋金关系,义愤填膺,痛恨秦桧一手遮天,耀武扬威。”

汪应辰长叹一声,为国事忧愁。

汪涓收拾心情劝慰弟弟:“弟,雷霆不与麻雀争其声,只要内心富有,正确对待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弟弟的智慧一定会赢得天下认同,终有一日重返朝堂。孟轲对此有精辟一句: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看近代名流,范仲淹、张载、王安石等,哪一个不受风寒之苦,居无定所;还有苏轼兄弟,仕途坎坷,而他的诗词气壮山河。”

汪涓一番话极大地安抚了汪应辰对社会问题的焦虑。

说到了苏轼,汪涓提议:“既然我们兄弟几个都崇拜苏轼,不妨在书院建立一个资料库,收集苏轼手稿。”

汪应辰赞成建立苏轼资料库。

苏轼和张载往来的书信,是北宋私人印刷成集散落民间。汪应辰拥有一卷,如获至宝收藏。他说:“张载大师是二程表叔,又和苏轼、苏辙兄弟同年进士。苏轼记载张大师虽然终身遭受困境,甚之殁后因贫无以殓,二程弟子为其买棺安葬。想起这一段记述,张载看似一生贫寒,精神富贵,他的生平令人肃然起敬!”

汪涓深受感触地说:“弟弟此番话,显示雄心勃勃,必成为南宋著名学者。致力理学,完成著书立说的心愿,娘一定很高兴。弟弟放下眼前*治愁云,平复心情,一心治学、读书、著书,必成正果。”

建立书院先要和主持商量,主持十分同意,他将大殿外的一排住房全部归汪状元作学堂和宿舍,学生上课不受香客影响。兄弟高兴至极,开始整理,一起打扫维修,买砖补墙,砍木制桌椅。管厨房的上山砍柴还要负责耕地种菜,司务长负责到集市买粮食,油盐酱醋茶,一担一担挑到山上,忙乎了十来天,一切就绪,开始招生。

汪沄比较活跃,他敲锣打鼓招生:“状元汪应辰施教,永年院学子前途宽广!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他一声叫喊,三声锣,一传二,二传三,三传常山毗邻,弟子们纷纷赶到永年院上课。此事惊动了常山巨富鲁公应,他是应辰母亲的堂伯父,玉山举行的迎接状元省亲大会上见过状元,此刻他亲自赶来会晤。他说:“状元公来常山开办学院,乃常山之福,岂能不来庆贺。”

汪应辰带长辈参观学堂,汪应辰说:“叔公,班房虽挤,宿舍又简陋,学子心高涨。”鲁公应参观后表态安排人手协助,动员大户慷慨解囊,帮助书院的教学经费,改善学生膳食,提供煤油供学子夜读,捐献定粮。”

汪应辰十分感谢鲁伯祖的慷慨协助,并亲自送下山。

在回来途中去“三贤祠”看看赵鼎大人的墨宝,青碑石上留下恩公刚劲有力的笔迹,思念之心油然而起。大殿佛主灵验,上香三柱,祈祷恩师躲过一劫,来日朝堂相见。

吕本中弃官治学,收到汪应辰来信,叫夫人备菜小酌几杯,三杯酒后,心情由喜转悲,随口吟一句:“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沉醉为谁醒,到今忧恨轻离别。”从词可见一斑,士大夫们心拧在一起,共同合作抗金,而今抗金者被贬谪,四分五裂。吕本中因为祖上功绩盖世,秦桧和赵构也忌讳三分,他可以自由授教,也可以来回临安,但是想到赵鼎、胡铨等,他们奉祠的机会也给剥夺,在潮湿苦闷中生存,思极,心情沉重。

八、诗作风波

年三月前后,汪应辰收到吕本中回信,字里行间流露抗金艰辛,而士大夫的雄心只等春

风来到,定能吹散南宋雾气。吕本中又说了岳飞遇害的经过,可怜岳飞长子岳云被砍头,家人流放,举国悲哀!又谈了秦桧拟定了和议事项,没有一条有利国家。

汪应辰读完信,了解到先生内心的悲哀,想到国家命脉被秦桧玩弄,心如刀绞。忽见草丛中一朵牵牛花,遥遥领先与枝杈上,大有不可一世的霸气,视为扰乱朝纲的秦桧。忽有感触,赋诗?牵牛花?,诗曰:叶细枝柔独立难,谁人抬起傍阑干。一朝引上檐楹去,不许时人眼下看。并刻于崖壁之上。

这首诗出自状元手笔,民间广泛传说,游人便来常山崖壁欣赏。不几日就传到秦桧耳中,派人去常山崖壁审查诗作,觉得是嘲笑秦桧宰相,便毁坏崖壁刻字。正如民间议论,把堂堂宰相比作不起眼的牵牛花,气得七窍生烟。说来正是无巧不成书,秦桧的父亲健在时,当时仕途一帆风顺,那一年种了满院子的牵牛花,正当花红叶绿时,被人冤屈成疾去世。秦桧把牵牛花当作大*草,视为不祥植物。此事被秦桧老婆传出去,很多大臣都知道,汪状元还真不知道这段遭遇。

朝堂上,秦桧说了这件事,强调:“陛下,汪应辰诋毁当朝宰相,是为不敬,理应惩罚。宰相代表一个国家的威严,藐视朝庭,逮捕汪应辰下大理寺。”

大臣们纷纷提出自己观点:总体意思为一首小诗下大理,有失国体;汪应辰的名字是皇帝所赐,非一般臣子,就算是一般大臣,逮捕也要理由。有大臣大胆提醒秦相一句,得饶人处且饶人。

秦桧曰:“国有国法,不仁不义,枉读圣贤书。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何况赐名?削其状元名号,收回陛下赐名,削为庶民。”

其中有一位北宋时期的老臣叶梦得,户部尚书卸任,授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行宫留守。平时多在外调研民事,刚巧回临安才上朝。他克己奉公,极有威信。今日,面对秦桧小题大做,他说:“陛下,举国上下谁不知道汪应辰大名?越州*绩有声有色,而今,一心施教,有何过错要下大理?状元头衔是陛下钦点,那是文章出彩赢得,非皇帝赠送。陛下可以赠送,那一定送给秦相之子。可惜,大宋科举一丝不苟,殿试庄严。民间疾苦众多,却为一首小诗在朝堂论长短。微臣从北宋朝堂到南宋朝堂还是头一回见识。若诗作非要紧扣秦相大人,微臣调合一下气氛,解秦相所虑。”

赵构说:“哈哈,请讲!”

“牵牛花代表一种向上的精神,别名喇叭花。喇叭有号召力,象征秦相在朝堂上的威望,这也是一种合理的解释。因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何必为区区小作劳师动众,传到民间笑掉大牙。秦相,适可而止吧!下官这样解释可否消宰相心中大气?天下有谁不知道,南宋国的当今秦相,一言九鼎,威名在外,这不就是喇叭花的象征吗?”

满朝文武听了老臣解释哈哈大笑,只见秦桧脸色发*。

皇帝也哈哈大笑说:“叶爱卿不愧见多识广,喇叭花解释到位。秦爱卿威振南北,民间妇孺皆知。朕以为,秦爱卿在中国历史占头魁,有喇叭花的功能。朕下旨,牵牛花和喇叭花名称对调,别名牵牛花,本名喇叭花。都退朝吧,秦爱卿留下。”

为此事,皇帝把秦桧教训一番:“秦爱卿,不要在朝堂耍威风,朕是当今皇帝。一声令下,秦爱卿不也就一颗脑袋吗?朕杀得岳飞、陈东、欧阳澈,难道,朕不敢杀汝?”

这是岳飞被杀的后几天,宋金和议尚未签定。

秦桧听了扑通一声下跪:“陛下,臣该死,臣反思改之,求陛下宽恕。臣想起父亲因为种植牵牛花带来厄运,臣心疼,以为汪应辰讽刺吾父,一时失态。臣知错了,陛下息怒。”

赵构曰:“喇叭花的解释给你下台阶,满朝大臣把今日议论当笑料传出,你就等着听说书的、唱大戏的来编台词,你就等着出丑!堂堂一国宰相,如此作践,还配当南宋赵氏皇朝的宰相吗?牵牛花出名了,明日必定高价售卖。朕命令你,明日,收购临安所有的牵牛花,朕让你记住站在臣子面前的是君主,君主有生杀大权!你可要记住了!即使签了宋金合约,金人也得让朕几分,何况你秦桧!汪应辰是朕钦点状元、赐名书写中庸,汝大做文章,和朕唱对台戏。南宋的宰相,是朕的臣子,也就是朕的奴才。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你可别忘了?下去!”说完,皇帝随手摔了玉器。

太监张去此次看到皇帝的威严,秦桧终究是个奴才,与他不同的是,大奴才和小奴才的区别。以往君主对赵鼎、张浚,最多一句:“够了,下去!”此次大动肝火,秦桧威风大败,从地上爬起来*不附体,退了出去。

不几日,宋金和议签署,附带条件:宋不能罢免秦桧宰相。

和议签订后,秦桧夫妇目的达成。说起牵牛花之事,王氏认为:“宰相肚量要大,一首诗就气倒了,怎成气候?皇帝发火,是不是和赵鼎又在暗地往来谋算?朱胜非为相期间,赵鼎参知*事,二人齐心合力,力挽狂澜。而今,朱、赵活着就是威胁,活一天,就有一天祸害,随时风水轮流转。”

经夫人提醒,想起朱赵还活着,背脊骨一阵冷风袭来。朱胜非、赵鼎皆为老臣,一旦翻身,一呼百应,这是一块心病,随时起死回生。

王氏的阴险远在秦桧之上,她说:“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宋金条约签约,还要伪装收敛,对赵构要云行雨施,等根基稳固一举成功。相公忘了在五国城的监狱吃猪食的味道?极寒天的凄苦日子真不好受!徽宗太上皇帝的?思断肠?,每一句都是沦落为奴的痛苦见证:‘彻夜西风憾破扉,萧条孤影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凄凉的诗句,字字带血。”秦桧想起那段经历,被金人当陀螺抽打的日子,不觉汗毛直竖。

“憾山易,憾岳家*难”成了中原的歌,而赵构敢杀岳飞。秦桧脑海闪过岳飞被杀赐*酒经过,那是惊心动魄的日子。

秦桧说:“夫人说的对,尽量顺着皇帝的意思周旋。岳飞都敢杀,还有谁不敢杀?不过,永久的宰相之位是金国封的,皇帝还敢罢免不成?”

九、状元会见宗杲大僧人

常山县鲁公应做事认真,第二天派民工上山修建房屋。书堂和宿舍几天就焕然一新,加宽操场,增加几道水渠,让高山下流的水引致各个宿舍外,用颇大的竹子一开为二,一条一条接住,环环相扣,不至于被大风刮跑。还在每隔一米的竹片上打一个洞,水就流了出来,方便学生分散洗刷,避免引起摩擦。当地大豪纷纷送粮食养生员,以真情豪迈支持年轻的状元。七都鲁氏和汪氏生员得知书院开学,皆来报名读书。小叶村得知后,由汪华华带十几位生员前来求学。

汪应辰不但重学术,更重视马术;而今这里没有马,但是射箭、摔打作为几个体育项目来练习。他带兵打过仗,深知体力的重要性,提倡文武双全。宋朝的武官很少,一旦战争需要,文官身披铠甲上战场拼杀。他告诉生员,不仅要文笔流畅也要会马术、剑术,战场上没有一层不变的战斗。

朱松在接到书信后带着朱熹赶来求学,表兄弟俩喝茶叙旧。朱松反对和议,仕途亦不得志。最近又上疏朝廷,反对和议。此次别离,汪应辰再也无缘见到朱松,年贬出泉州,又贬至江西知州任职。途中染了风寒病重,不久去世。

课堂上,汪应辰不但讲解科举规定书籍,还选胡安国先生的作品,比如?春秋传?、?宋史?、?武夷学案?等书籍。学生们听了讲解,受益不浅;并大量补充理学书籍,让理学思想慢慢地渗透学子的心灵。

汪涓虽然取士,深感学术贫乏,用心专研理学;同时对独尊儒学的思想颇有研究,带出了儒学形而上学以及道德为主题的思想作为一个课题来论述。汪涓在论述中,得到汪应辰的指点,明白了进一步阐述儒学的重要性,奠定儒学在文史上的地位。

在文学上,汪涓真诚膜拜弟弟的学术,读书境界提升。他对弟弟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不读先贤书不知学问之深。”

汪涓不仅文采好,还是碑刻文字的佼佼者。他抽空刻字,已经刻了好几块,有的雕刻在悬崖峭壁处,峰高入云,擎天之势。其中最具气势的刻字是“擎天一柱敬天”,气势磅礴。有的雕刻百字文,赞雄风威武;也有经书妙句,款款字迹如龙凤翔舞。

汪沄和汪注汪华华等都准备下一届参加乡试,永年书院,气氛热烈。汪应辰当教官,诲人不倦。夜里在国史馆看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绍兴十二年(年)十月,张九成来信约汪应辰拜访大师宗杲。当时,宗杲禅师在径山寺。汪应辰与张九成会面后同去径山寺。

张九成说:“径山寺原本是南宋是江南五大禅院之首,香火鼎盛,秦桧打压,常派兵去祠里骚扰,香火不如以前了。”

汪应辰问:“大师归来径山寺,对日后香火会有帮助,他毕竟是皇上重视的僧人。”

此次,师徒和宗杲禅师交流,汪应辰在与佛教大师深入接触之中,对他思想的形成和对真理的探讨有很大帮助。他们除了谈佛学,对心学也进一步探讨。二日后,他们握手分别。汪应辰和张九成本想入朝拜见皇帝,可一想,此去惊动秦桧,累及宗杲大师,于是各回住处。师徒俩和大师的书信频繁往来探索儒学、心学、佛学。

果然此事被秦桧知道,在大殿上说:“陛下,张九成不守本分,随时离职,与宗杲往来频繁,散步妖孽,免其官职。”

宋金合约签订以后,皇帝看到秦桧嘴脸与以前不一样,他有金人撑腰。便点头同意罢免张九成的官职。

张九成被贬谪为邵州为官,不几日,朝廷革除其职务,闲置绍州。第二年的正月,张九成的父亲张伸病逝,张九成回浙江奔丧。汪应辰得知从衢州奔向海宁吊唁。张九成守丧期间和宗杲接触甚多,秦桧得知派人跟踪,丧期未满,被秦桧再贬南安*,治大庾县,明有官职,实为废置。

而汪应辰去海宁奔丧遭到秦桧指责,在朝堂提出严惩汪应辰,秦桧说:“堂堂状元下跪张伸不合礼仪,臣恳请皇上即刻将其下狱,扬儒家精神。”

此时朝堂上一位大臣说:“皇上,臣以为,汪应辰符合礼仪。汪应辰少年时期拜张九成为师,满朝谁不知晓,尊师重道,何罪之有?”另一位道:“皇上,儒家之‘孝’,包括抚养、送终。汪应辰少年时期在张府求学,张伸对应辰百般照顾,恩重如山。应辰从衢州赶往海宁奔丧,其行令人感动!孝道源远流长,最早的甲骨文中刻下了‘孝’字。?孝经?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而人之行,莫大与孝。”

赵构曰:“众爱卿,叙有尺度,秦相也是一时为社稷着想,忘了孝道细节,此事就过去了。全国上下以民殷财阜为宗旨,切勿扰乱朝纲,南宋折腾不起,朕心神疲倦。”

另一个秦桧*羽官授中书舍人的王次翁见皇上有所暗指,上前一步为秦桧解脱:“皇上大可安心,秦相见朝堂沉闷,故饶舌调唇,非拔树寻根。”

王次翁年六十余岁,在秦桧回朝路过婺州时相遇,他巴结秦桧,授他朝官,做了秦桧最得力的*人。另一个秦*就是万俟卨,他依附秦桧任检察御史、右正言。此时,他极力为秦桧撑腰,要惩处汪应辰。

皇帝曰:“朕的话已经说的够清楚了,看来你得回家去好好读书了!”

万俟卨一听皇帝要罢了他的官职,即刻伏地请求赎罪。

秦桧恨得咬牙切齿,想起夫人叮嘱“尽量顺从皇帝意思,宰相肚里好撑船”,一时不能把汪应辰法办,他决定暂时妥协。但是,他要打击宗杲,大声说:“陛下,汪状元可以暂时不究,僧人不得不惩治,将宗杲发配到衢州破庙去。”

皇帝闷声不响,朝臣面面相觑。此刻,朝堂能听得见针掉落声。大家都知道这间破寺庙坐落在崇山峻岭,为僧人灾难流出一身虚汗。

秦桧说:“陛下,请下诏令,让宗杲在那里禁足,不得见香客。”

汪应辰得知宗杲贬谪衢州,连夜去拜访,聆听大师心声。

十、汪状元与叶梦得论诗文

苏州士族出生的叶梦得,年约六十出头。原总管四路漕计,现授福州知府,上任途中转永年院与汪应辰小聚。可以说,叶老专程到永年院探望状元。上午,他们一起参观寺庙,途中,说起范宗尹绍兴六年去世,大臣们议论纷纷,心有疑惑;同时,忧虑朱胜非、赵鼎二相的性命。叶老在叙述之中,赞其三位苍松一般人格。汪应辰想起朱胜非在他临行送别,见其身子骨还硬朗,被秦桧废除官职、赶出临安,归故里蔡州(今河南)幽居;范宗尹年轻有为,死因蹊跷;朱胜非和赵相日后的处境令人担忧,秦桧对二相恨得要死、怕得要命。

叶梦得勤奋著书,带来一大袋子书稿,要状元批注。叶老学者的谦虚令汪应辰感动并成

为榜样。接下来,白天上课,夜里看书稿,所著书籍大多是文史类别,也有诗词歌赋、游记。一旦投入精神于书稿,忘了写作人的身份,凡是不符合事实的一一批注。除去过于华丽的衬托造词,还原于本真。经过汪应辰文字疏通,补充或者删除,事与事达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叶老见满纸批文,笑着称赞,“汪状元不愧是史学上难得的少年状元,可以将远古记述的实例引进近代历史,提炼商鞅变法大纲,视战国与宋朝的距离相邻。奇才,真是奇才呢!”

过了几日,汪应辰下山送别叶梦得。

十一、汪沄得进士,衢州遇郑厚

永年院学子逐渐增多,书院有几百学子。课前,汪应辰照照镜子,穿戴整齐,仪态第一。他处处以礼节行事,十分严谨,即便宿舍剩下他一人,不欺暗室,以礼恭敬;?中庸?、?大学?皆以慎独为古训。他时常对生员说:“一个人无论独处还是隐藏在心中的念想都应该光明磊落,言行和思想都要谨慎。”

又逢灾年,学院救济的粮食严重缺乏,汪应辰自己喝菜汤,把粮食留给生员吃,在这种困境下,没有放弃执教,不怕稀粥野菜充饥。

年,汪沄获壬戌科陈诚之榜进士,秦桧子秦熺榜眼。从秦桧权利看科举的公平与公正,一心想儿子高中状元,此次屈居第二,心里愤恨榜首。经过老练得熟人提醒,状元陈诚之对秦桧宰相格外殷勤。秦桧终于有状元向他示好,内心愤恨尽消。

郑厚是南宋史学家郑樵的从兄,绍兴五年汪应辰榜进士,彼此关系较为密切。因反对和议,被秦桧罢职。回乡创办学院,教书育人,兼著书。得知汪应辰衢州办学,风尘仆仆赶来互访;同时到国史馆修学。他把?通鉴分门类要??诗杂说?一书请汪应辰辨证,进一步修改成书。

由于郑厚到来,汪应辰又相约陈俊卿、喻樗、吕本中、张九成等学者来永年院开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当时,张九成被在南安*并无具体官职,他仍然可以参加学术交流会。此次交流文化,气氛和谐。

汪状元把近期著作多本,大家互相翻阅。郑厚对汪状元文章总结:“开卷援引古今,又恰到好处;文笔流畅,书法飘逸,又不失刚劲有力。”

其他学者都有著作,大家互相交流。短短几日学术交流会,士大夫讨论理学取向,同时对”易”的深入要法也是此次讨论纲要。喻樗对此提出:“如何剔除江湖的神乎其神,使“易”的包罗万象引进社会,占卜学术成为辅助定邦治国的方针;一旦国人脱离“易’的认知,后果是人类脱离了道德,为所欲为。”

研讨会结束后,学者依依不舍告别。郑厚留在衢州住些日子。汪应辰写了?士大夫衢州实况文?给皇帝过目。当时社会,凡是没有禁足的士大夫即使贬谪亦可以参加学术讨论,禁止谈论*治。皇帝回信给汪应辰,希望他每年都计划一次学术研讨。皇帝提出:士大夫把心事用在文章和书法等文化艺术,深入造诣,让南宋国成为有史以来文化最鼎盛的国家。

对于皇帝的回音,汪应辰和郑厚亦喜亦唏嘘。皇帝推动文化强盛固然是喜,而国家安危高于一切。金*烧毁了宋国的国史馆,来不及搬走的书籍毁于一旦,足够说明国家坚强、民族独立的重要性。

郑厚有同样的感触,他说:“十年寒窗苦,一朝登进士不是为了扬门庭,而是为国效力。如今朝堂昏暗,虽一心施教,难免心有遗憾。”

汪应辰针对这个问题谈了看法,他说:“少年时期随恩师吕居仁(吕本中)游学年间,吕公说起一段往事:毗陵人张子厚(张举),早登第,为侍亲终身不仕。元祐间多名近臣屡荐张子厚入仕为官,朝授其知睦州,子厚亦不就也。子厚写诗一?别后寄吕子进?诗,诗云:篱鷃云鵬各有程,暂时相别未忘情。恨君不在蓬窗底,共听萧萧夜雨声。”

郑厚说:“听说子厚家中有书万卷,真想去看看。”

汪应辰说:“是啊,藏书万卷,好生羡慕。他闭门读书四十年,天下学者奔毗陵,多论著作,这就是他的大志向。你我仕途不得志,以前人行踪慰之。书堂比朝堂更为重要,朝堂上的官员都来之学堂,学风影响几代人。汪伯彦是秦桧的老师,行的路都是一条贼路,心中除了利益没有民族尊严。再看汪伯彦和汪藻,前者一抹后退,后者一句‘乱鸦啼后’,如是一般之作,秦桧就不会大动肝火。秦桧拜相初年,汪藻知湖州,他在?宋徽宗实录?完稿来临安献书,居住驿站,那时乌鸦成群,日夜啼叫;汪藻将乌鸦之乱引入现状,概括了当下时局。咱们看今日状态,不就是乱鸦啼后。”

郑厚这才知道汪藻因为这首诗贬谪永州,没有明确职务,同等赋闲。

他说:“汪藻之事这就是正反教材,你我身为教员,不要忘了活生生的教材。”

汪应辰肯定地说:“把当下通过古代编入课文,让生员读,明确爱国重要性,卖国可耻性,秦桧知道也无法加罪你我。”

郑厚听之曰:“状元公一席话,茅塞顿开。”

汪应辰曰:“重温范祖禹先生?和吕子进元夕?诗词:何处元宵好,天街第一坊。九重金阙外,万寿綵山旁。并非北宋繁华,实为粉饰太平。靖康之难后,只见‘杏花疏风诉旧事,金屋换人冷泪囚’。而今你我身居乡野、事为忠孝,不必介怀为官为民。”

尽管秦桧祸害之深,不屈的士大夫选择开办书院,培育生员。

(待续第七章)

作者简介

汪丽萍,笔名则言,字方法。祖籍浙江省永嘉县屿北村,出生于舟山定海,后移居香港。在港从事补习行业,成立“汪氏数学”补习社,担任小学至高中数学老师一职。已出版书籍有《弯弯的月牙》、《枫叶红了》、《屿北思绪集》上中下三卷。回忆祖父和父亲战争时期的文均已发表在杂志报刊。各平台发表的文章小说以及诗歌共四百余篇。汪氏通谱资讯

喜欢这篇文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