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淋巴性水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淋巴增殖性疾病LPD合集3 [复制链接]

1#
北京皮肤科好的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906/6508755.html

往期回顾:

“检验细胞形态学之家”历史图文目录

“捷达杯”全国血液系统疾病技能大赛的答案来了!

原始细胞有穿凿样空泡者都是burkitt吗?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合集

淋巴瘤伴HLH合集

ANKL伴HLH一例

淋巴增殖性疾病(LPD)合集(1)

淋巴增殖性疾病(LPD)合集()

淋巴瘤形态多样性欣赏合集(1)

淋巴瘤形态多样性欣赏合集()

MM合并AML-M4一例

王蓉、王琰和王慧,南京医院,医院血液科实验室

张建富,南京医院,医院血液科实验室

张姝,苏医院检验科

郑潇寒*,南京医院,医院检验科

通过血液科实验室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医院血液实验室升格为医院血液病理诊断中心,可喜可贺!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泰州市兴化市书画院谢佳银院长

前言

1.每个细胞均为富含生命的个体,读懂它,你将收益无穷。读不懂,它“坑”的就是你。

.细胞形态千变万化,临床也千变万化,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不敢变化的。要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不惊、不慌和不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脑中无病,便无病。即脑中要有各种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细胞形态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标准等,你才能给出精准诊断。这要靠不断学习和积累,不要发出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叹!

张建富于江苏南京

01年1月8日

01-04-0病例讨论

一、病史简介

患者谈某某,女76岁。主诉:白细胞增高15月余。患者年1月体检发现白细胞增高,未予重视。01年3月患者感腹部不适加重至我院门诊就诊,复查外周血常规,见附图。体格检查,一般可,精神可,轻度贫血貌,皮肤粘膜无*染、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肝肋下未及,脾肋下3指。

二、细胞形态学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老师们的讨论

湖北医院-付春林:

老年女性,白细胞增高15月余。患者年1月体检发现白细胞增高,未予重视。01年3月患者感腹部不适加重,复查外周血常规,WBC6万多,淋巴细胞绝对值和比值均增高,淋巴细胞近6万,比值占91%,贫血,血小板正常;考虑LPD可能。体格检查,一般可,精神可,轻度贫血貌,皮肤粘膜无*染、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肝肋下未及,脾肋下3指。血片和骨髓片见较多异常细胞,胞体小到中等,胞浆中等、灰蓝色,核多呈圆形、核膜光滑,少数可见核切迹,偶见双核,核染色质粗,个别可见核仁,可见涂抹细胞,细胞形态符合异常成熟淋巴细胞;综合以上表现,考虑LPD(CLL/SLL?),建议免疫分型、染色体、分子生物学检查。

江苏省医院-郑潇寒:

今日病例为老年女性,白细胞增高15月余,最近因腹部不适加重来诊,体格检查发现脾大,肋下三指,这应该就是患者腹部不适的原因。血常规:白细胞65.48×10e9/L,以淋巴细胞为主(91%),贫血,血小板尚正常。根据这些资料,不考虑急性白血病,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CLPD)的可能性大。

涂片可见异常细胞,胞体圆或类圆形,部分边缘为毛刺样不规则,胞质量少或中等,淡蓝色或蓝色,偶有空泡;胞核圆或类圆形,偶有凹陷,核染色质较聚集,多数细胞有一大而明显的核仁,应该是异常淋巴细胞。

综上所述,本例可报告为CLPD(B-PLL可能),B-PLL常表现为单纯的脾大(无淋巴结肿大),本例较为符合。但此种形态的异常淋巴细胞还可见于CLL/PL、MCL母细胞变异型、HCL-V等其他疾病,应结合骨髓活检(必要时行脾脏活检)、免疫分型、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医院-高晓鹏:

今日病例:患者老年女性,白细胞增高15月余未予重视,病情算是比较逍遥,老年人MPN或LPD比较多见。

01年3月患者感腹部不适就诊,脾肋下3指,有些腹部不适可能是脏器肿大,当触诊不定时一定要依靠影像学进一步检查。

外周血常规白细胞明显增高,以淋巴计数增高为主,轻度贫血,血小板正常,结合病情首先考虑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此类初诊常规必须复片。

老年+淋巴细胞增多+脾大,呈现出来一个淋巴系统增殖性的表现,以上信息可排除MPN,考虑LPD。

细胞形态还是最直接、可观、经济、快速的一个方法,这个时候看形态比其它检测手段时效性上也是占优势的。该涂片可能是血片,未见其它骨髓特有细胞,见一类异常淋巴细胞,胞体较规则,圆形或椭圆,胞浆中等,染蓝色,胞核规则类圆形或偶有折叠切迹,染色质粗糙,最明显特征是核上见一个明显核仁,核膜厚实,考虑为幼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幼淋。同时涂抹细胞易见,一缕涂抹也是一道风景,镜下之美想象无限,淋巴细胞胞膜脆弱,尤其淋巴多时推片易受伤导致篮细胞出现,这也是淋巴系肿瘤有价值的细胞之一。

综上临床+常规+形态分析,本例最大的可能是PLL(B-PLL)。当然外周血幼淋细胞比例也是决定诊断的依据。

1、若外周血幼淋巴细胞≥55%,骨髓淋巴细胞为主,考虑PLL。

、若外周血幼淋≥10%~<55%者,考虑CLL/PLL。

形态是一方面,确诊还要结合ICM手段,排LPD他性诊断。

医院-王珏:

今日病例,老年女性,体检发现白细胞增高15个月,病程较长,腹部不适可能与脾脏肿大有关,总的来说是惰性病程。

血常规白细胞增高,贫血,血小板正常,机器分类淋巴细胞增高,此血象老年人多考虑LPD。

外周血及骨髓异常细胞形态:胞体中等大小,外形尚规则,圆或椭圆形形,胞浆少见,蓝色,无颗粒,核形尚规则,偶见凹陷,核染色质较粗糙,部分细胞可见核仁,形态考虑幼淋巴细胞。若外周血幼淋巴≥55%,考虑PLL,若幼淋≥5且<55,考虑CLL/PL。

综上考虑,LPD,建议免疫分型,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医院-常晓鹏:

今日病例:患者女,76岁,白细胞增高一年多,未予重视,近期感腹部不适加重就诊,脾肋下3指,说明病情进展。外周血常规白细胞数值明显升高,仪器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占比91%,轻度贫血,血小板数量正常。血片及骨髓片可见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高,部分细胞胞体中等,圆形,核染色质粗糙,核形有折叠凹陷,核仁大、清晰可见,胞浆量中等,色蓝,涂抺细胞易见。结合病史及细胞形态考虑LPD,若外周血幼淋巴≥55%,考虑PLL,若幼淋≥5且<55,考虑CLL/PL。建议做免疫分型,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综合诊断。

张建富老师评析

今天的病例讨论结果是:一、细胞形态学诊断:1.PLL.建议免疫分型、染色体检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二、免疫分型:CD5+CD10-成熟小B细胞淋巴瘤。三、细胞遗传学:常规染色体检查无特征性。四分子生物学检查,未出报告。综合以上检查,该患者为PLL。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1、概述:幼淋巴细胞白血病(PLL)由Galton等于年首先报道。本病以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外周血幼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为特点。根据细胞免疫表型本病分为T-PLL和B-PLL。以B-PLL多见,约占80%。、发病状况:本病的发病率约为CLL的10%,男性发病率略高。中位发病年龄在70岁以上。3、临床表现:本病有体重减轻、乏力和腹部不适等。体征:脾脏明显肿大,肝脏亦可肿大,淋巴结不大或轻度肿大。但T-PLL淋巴结肿大常见,可达50%以上,约30%患者出现皮损,为全身或局部斑丘疹或结节。皮肤活检示白血病细胞主要累及真皮附件。中枢神经系统亦可受累。4、实验室检查:(1)血象:几乎所有患者均有正细胞正色素贫血,约半数有血小板减少。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幼淋≥55%(淋巴细胞)。形态特征,胞体偏大,胞质量丰富,淡蓝色,无颗粒。核大,核染色质聚集呈小块状或粗细不等,核膜边缘核染色质浓集,核质与核仁发育不同步,即核仁明显而核质较成熟。T-PLL患者的幼淋巴细胞核仁不清,且偏小,似天上的星星眨巴眼。()骨髓: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以淋巴细胞增生为主,幼淋巴细胞与外周血一致,骨髓干抽少见。活检示白血病细胞呈弥散或混合浸润。(3)免疫分型:B-PLL,sIgM和或sIgD高表达,CD19+、CD0+、CD+、CD79a+、FMC7+、CD3-。CD5可阳性。T-PLL,CD+、sCD3+/-、CD5+、CD7++、TdT-。65%患者CD4+CD8-,1%CD4+CD8+,13%CD4-CD8+。(4)细胞遗传学:B-PLL无特征性异常,60%的B-PLL有14q+。T-PLL可出现特征性的inv(14)(q11;q3)等。5、鉴别诊断:若患者出现脾脏明显肿大,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外周血幼淋≥55%,骨髓以淋巴细胞为主,诊断即可成立。本病应与其他B-LPD鉴别,如CLL/PL及向PLL转化等。

各类检查报告

01-04-1病例讨论

一、病史

今天的病例讨论如下,患者李某某女71岁主诉:

全身皮肤痒、痛、发红五年余现病史:

患者五年多前出现全身皮肤瘙痒、疼痛,颜色逐渐变红,在外院就诊,诊断“皮肌炎”,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泼尼松”.5mgqd口服维持。使用激素后出现向心性肥胖、骨质疏松。三年前发现血常规白细胞、淋巴细胞明显增高,年8医院左大腿内侧病理活检:鳞状上皮增生,角化过度,上皮下小血管轻度增生,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间质水肿。免疫组化:考虑为皮肤慢性炎症和真皮小血管增生。01年1月患者自行停药后全身皮疹再次出现,发红、脱屑伴瘙痒,01-3为求进一步治疗入住中国医院,病理提示: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浸润,予甲泼尼松8mg/日治疗,病情基本控制,好转出院。现患者皮肤不适严重,怕冷、怕触碰,为求进一步治疗入住我科。病程中患者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咳痰,食纳睡眠差,体重未见明显变化。既往史:

有“型糖尿病”病史三年余。体格检査:神清,精神萎,卧床为主,全身皮肤呈潮红色、稍偏暗,全身可见银白色皮屑,皮肤较薄,触碰时有痛感。散在瘀斑。浅表淋巴结未及,颜面部水肿,向心性肥胖,两肺呼吸音粗,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水肿。

二、细胞形态学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老师们的讨论

关丽芬-广东医院:

今天的病例,患者女,71岁

既往病史:全身皮肤痒、痛、发红五年余,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出现相关的药物副作用,如向心性肥胖,骨质疏松等。

三年前发现血常规白细胞、淋巴细胞明显增高,年8医院左大腿内侧病理活检:鳞状上皮增生,角化过度,上皮下小血管轻度增生,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间质水肿。免疫组化:考虑为皮肤慢性炎症和真皮小血管增生。

01-3病理提示: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浸润。

该患者皮肤不适严重,对糖皮质激素依赖,以慢性病程为表现,没有提及肝脾淋巴结肿大,没有出现B症状。

血常规示贫血,血小板减少,淋巴细胞绝对值增高。生化结果示LDH轻度增高,白蛋白减低考虑是慢性病程引起的消耗性减低。血糖高与既往糖尿病史相关,血糖控制得不好,有可能会加重皮损的严重程度。

细胞涂片,见均一性异常淋巴细胞为主个别胞体偏大,易见核扭曲,核裂隙,或呈脑回状,涂片很可能是外周血片。

结合患者病史,明显的皮肤症状,淋巴细胞的特殊形态,考虑为皮肤T细胞淋巴瘤,此病分多个亚型,其中以MF/SS和Sezary最有代表性,两者之间同源又有区别。

Sezary更为罕见,要求外周外典型的Sezary细胞的绝对值大于个每uL

进一步做细胞免疫分型,皮肤组织病理活检,淋巴结活检,TCRvB重排等

陈玉立-江医院:

患者老年女性,诊断“皮肌炎”五年余,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三年前发现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后又诊断:考虑为皮肤慢性炎症和真皮小血管增生。有糖尿病史。体格检查:精神萎,全身皮肤呈潮红色、稍偏暗,全身可见银白色皮屑,皮肤较薄,触碰时有痛感。散在瘀斑。浅表淋巴结未及,颜面部水肿,向心性肥胖,双下肢水肿。整体呈慢性病程。从临床表现,皮肤发红发痛,更要注意压之不褪色,这是蕈样霉菌病的皮肤表现。外周血涂片可见异常淋巴细胞,胞体大,胞质量少,呈淡蓝色。核大,核染色质较粗,呈脑回样结构。无核仁。称Sezary细胞。综上考虑赛塞里综合征。

温凌玉-医院:

今天的病例患者女,71岁。主诉:全身皮肤痒、痛、发红五年余。病史(略)。血常规:白细胞9.80×10^9/L,血红蛋白77g/L,血小板×10^9/L。体格检査:神清,精神萎,卧床为主,全身皮肤呈潮红色、稍偏暗,全身可见银白色皮屑,皮肤较薄,触碰时有痛感,散在瘀斑,浅表淋巴结未及,颜面部水肿,向心性肥胖,两肺呼吸音粗,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水肿。图片可见一类异常淋巴细胞,此类细胞胞体圆、类圆形,胞核可见扭曲、折叠及脑回样结构,偶见双分叶核,核染色质较聚,核仁1-3个,隐显不一,胞浆量少或适中,呈蓝、淡蓝色,部分细胞浆中可见空泡及空晕,大多空泡分布于胞浆边缘,似串珠状,形态结合患者临床病史较长,LDH、HBDH增高,TP、ALB降低,考虑LPD方向,MF/SS可能?因患者贫血,血小板降低明显,亦需排除BPDCN?后完善细胞化学染色、骨髓活检、免疫组化、流式、染色体、基因检查,综合分析诊断。

刘苏婉-江苏医院:

今日病例,老年女性患者,全身皮肤痒、痛、发红五年余,外院诊断为“皮肌炎”,予以激素治疗。三年前发现血常规白细胞、淋巴细胞明显增高。多次皮肤活检,仅提示皮肤慢性炎症和血管增生,激素治疗效果不佳,只能暂时控制,一经停药立马复发。现患者皮肤症状加重,怕冷、怕触碰,全身皮肤呈潮红色、稍偏暗,可见白色皮屑。患者五年病程,呈进行性加重,可以看出临床治疗一直以皮肤治疗为主,病理活检也为找到病因,但是却忽略了患者早有血常规的异常,白细胞、淋巴细胞明显增高,要想到血液疾病的可能,而淋巴瘤也常常出现皮肤瘙痒等症状,患者现已出现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细胞形态,淋巴细胞形态异常,细胞多为圆形,形态较为均一,胞浆量中等,有厚实感,无颗粒,部分有空泡;胞核致密无核仁,可见折叠扭曲,部分核可见脑回样核,结合患者皮肤症状,需要考虑sezary综合征的可能。

陈锐-医院:

今日病例(4.1):1、临床病史:老年女性患者,因皮肤痒、痛,发红五年余就诊。五年前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痛伴发红,诊断为皮肌炎。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使用激素时间久,副作用明显,出现向心性肥胖。三年前,发现白细胞伴淋巴细胞增高,此淋巴细胞的克隆性未知,需要免疫分型证实。00年行左大腿内侧活检,考虑为皮肤慢性炎症伴真皮小血管增生。此患者治疗依赖药物,故需要排除恶性疾病。患者0年1月自行停药症状加重,说明此疾病并不是普通的慢性炎症。01—3医院,做病理,和上次做的基本一致,排除恶性疾病。治疗仍然以激素治疗为主,有效。现在病人皮肤不适严重,怕冷及触碰,食纳,睡眠差,无发热,体重无改变。体格检查示:精神差,全身皮肤呈暗的潮红色,可见银白色皮屑。颜面部及下肢水肿,与低蛋白血症有关。仅仅分析病史,可以发现此患者并不是简单的皮肤病,全身不适症状格外明显,需要警惕是否为浸润皮肤的淋巴瘤。、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伴淋巴细胞增高,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生化结果示:低蛋白血症,证明有肝损。患者身体浮肿由此引起。LDH及HBDH升高,符合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故需要高度怀疑淋巴瘤。3、血片及骨髓涂片:可见一类异常细胞,胞体中等大小,圆形或类圆形,胞核圆形或不规则形,可见凹陷,折叠并可见脑回状核,染色质厚实,核仁隐约。胞浆淡蓝色,未见明显颗粒。综上,结合病史及细胞形态,考虑为MF/SS,需要结合骨髓活检,免疫分型,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查综合诊断。MF:蕈样肉芽肿和Sézary综合征(mycosisfungoides/sézarysyndrome,MF/SS)是最常见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Tcelllymphoma,CTCL),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3%。MF占CTCL的60%,SS仅占5%。通常特征性表现为「斑片-斑块-肿瘤」的典型皮肤分期,MF的自然病程长,大多数斑片期/斑块期患者经多年仍进展缓慢;少数进展迅速,可出现溃疡、结节或罕见红皮病。MF同时也有大量临床变型,如亲毛囊性MF、紫癜性MF、皮肤异色病性MF(萎缩、色素沉着及毛细血管扩张)及非白人个体的色素减退性MF等。

张建富老师评析

今天的病例讨论结果是:一、细胞形态学诊断:1.Sezary综合征可能.建议免疫分型、染色体检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二、免疫分型T-CLPD三、细胞遗传学:常规染色体示复杂核型四、分子生物学CR重排阳性。综合MICM,该患者为Sezary综合征

今天的病例讨论不难,患者以皮肤病变为首发,应为蕈样霉菌病(MF),随着时间推移及疾病进展,患者进展为肿瘤期,即Sezary综合征。临床病史说的非常清楚。我不做过多赘述,同时今天参与病例讨论的老师和同学均给出了明确诊断和精彩分析。不过有一点,加入让大家仅看一张外周血涂片,你能否给临床一个提示,我多次说过,对中老年患者外周血要重视,即无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正常,还是减低,只要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我们必须认真观察淋巴细胞形态,比如颗粒淋巴细胞,毛发状细胞,脑回样细胞,核裂、切迹,有无核仁等,如果你能认真观察并加以描述,既使不能给出明确诊断,给出了你的意见,为临床提供的方向这就非常了不起了。本患者但我院就诊与皮肤科,皮肤科医师发现虽白细胞总数大致正常,然机器分类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此时临床让患者到我细胞形态室行细胞形态分析,我们发现了脑回样淋巴细胞,最终的确诊就是那么简单,大家回头看,该患者从皮损到确诊花费了多长时间,且没给一个明确诊断,也就是说走了多少弯路。

关于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我不做赘述,仅和大家一起复习一下蕈样霉菌病/Sezary的相关知识,根据MF和Sezary综合征文献复习,从中找一找该患者是否与MF/Sezary完全相符。一、概述:1.蕈样霉菌(MF)是脑回样核、小至中等大小的T细胞浸润皮肤表层和真皮,表现为斑点状或片状和癌性溃疡皮损的成熟T淋巴细胞淋巴瘤。即斑状、斑块和肿瘤期三个阶段。.Sezary综合征(SS)是全身性成熟T细胞淋巴瘤,以红皮病、淋巴结肿大和肿瘤性T淋巴细胞浸润血液为特征。肿瘤性T细胞之所以为脑回状,与更具有侵袭性有关。年WHO-EORCT关于原发皮肤淋巴瘤新分类中,MF被定义为嗜表皮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以脑回样小至中等大小的T淋巴细胞增殖为特征。MF仅适用于经典的Alibert-bazin型。即以斑点状、片状和肿瘤演进为特征。SS以既往的三联征定义是,红皮病、淋巴结和血液出现肿瘤性T细胞。二、临床特征:MF是原发于皮肤T细胞淋巴瘤,约占原发皮肤淋巴瘤50%,患者多以成人或中老年人,大多数>30岁,平均发病年龄50岁。男:女=:1。肿瘤细胞限于皮肤浸润,惰性,自然病史数年,皮肤外浸润多发生于进展期,主要累及淋巴结、肝脾、肺和血液。在数年间表现为非特异性皮疹,开始皮损局限于斑点和或片状,常发生于躯干,多数患者随病情扩展,最终发展成肿瘤,少数进展为伴红皮病的全身性疾病,并可与SS综合征重叠。SS综合征少见,好发成人,表现为红皮病和全身淋巴结肿大,可见瘙痒、秃发、等过度角化等症状。本病以多脏器浸润的全身性疾病。SS预后不良,中位生存期~4年,5年生存率约10%~0%。多数患者死于免疫抑制引起的感染。三、形态学/p>

脑回样淋巴细胞。即核呈脑回状。四、免疫分型:MF典型表型,CD+、CD3+、TCRβ+、CD5+、CD4+和CD8-。所有肿瘤细胞缺乏CD7表达。Sezary综合征肿瘤细胞CD+、CD3+、TCRβ+、CD5+和CD7弱阳性。五、SS诊断肿瘤细胞大多少量能诊断,目前尚未统一。多数认为最低Sezary细胞≥1.0×10^9/L。国际皮肤淋巴瘤协会发表的SS诊断标准,应符合下列一项或一项以上。1.Sezary细胞绝对值≥1.0×10^9/L。.证明免疫表型CD4+T细胞增加,使CD4/CD8>10,任一种或全部T细胞抗原丢失。3.分子或遗传学证明外周T细胞克隆。

各类检查报告:

01-04-07病例

一、病史

患者胡某某,男性,年龄73岁,因“发现右颈部肿块3月”入院。患者3月前发现右侧颈部一肿块,可推动,无压痛,质硬,后逐渐增大,数量增多,可触及多枚肿大肿块,余无明显不适。遂至我院就诊,

查PET-CT示(00-1-15):

①横膈上下多组大小不等淋巴结,以腹膜后及肠系膜区为著,FDG代谢增高;脾大。胃小网膜囊、肠系膜区、腹膜后、两侧髂血管旁、两侧盆壁及两侧腹股沟区多发大小不等淋巴结,部分呈融合状,较大者位于腹膜后及肠系膜区,范围约0.*5.4cm,放射性摄取增高,SUV最大值约5.4。

②右肺下叶内基底段近肺底见不规则小结节样影,FDG代谢轻度增高,考虑炎性结节可能。右肺中叶少许炎症。

③肝脏小囊肿,副脾。盆腔少量积液。

现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入住我科。病程中患者无发热、咳嗽、咳痰,无胸闷气急,无腹痛腹泻,无头昏头痛,食纳睡眠可,大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未见明显下降。平素身体一般。有高血压,0年前有脑梗病史,无糖尿病,无冠心病。体格检查:体温36.8℃,神志清楚,精神可,查体合作。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右颈部肿大淋巴结3枚,腹部可触及一较大肿块,质硬,大小约0*5cm,结膜正常。肝脾肋下未触及,未触及包块,双下肢及腹部未见散在出血点,双下肢无浮肿。

二、细胞形态学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老师们的讨论

张露-南京医院(江苏南京):

今日病例,患者老年男性,3月前发现右侧颈部一肿块,可推动,无压痛,质硬,后逐渐增大,数量增多,可触及多枚肿大肿块,PET-CT显示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脾大。但是病程中患者无发热、咳嗽、咳痰,近期体重未见明显下降。血常规示白细胞升高,且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此时应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看看此类淋巴细胞形态如何?从图片可看出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多为成熟淋巴细胞样,部分淋巴细胞核中间可见一条裂隙,多考虑LPD。

付春林-湖北医院:

老年男性,右颈包块3个月,质硬、不疼、渐大、数量多,怀疑转移癌或淋巴瘤,PET-CT示腹膜后肠系膜等处多发淋巴结肿大,怀疑淋巴瘤,血常规白细胞增高,淋巴细胞高(可能是异常细胞),大细胞贫血,余尚可,肝功能蛋白质低,肾功异常,血片见较多异常细胞,形态怀疑淋巴瘤细胞。综上所述,考虑淋巴瘤白血病期,建议淋巴结活检、骨髓活检、免疫分型、染色体、分子生物学检查。

王珏-医院:

今日病例,老年男性,发现右颈部无痛性肿块3月入院。PET/CT示:多发淋巴结肿大,脾大。患者无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的淋巴瘤B症状。

血常规白细胞增高,贫血,血小板轻度减少,机器分类淋巴细胞为主,此血象提示CLPD。生化检查无明显特异性改变。

异常淋巴细胞形态:胞体较小,外形尚规则,胞浆少见,蓝色,核形欠规则,部分细胞可见扭曲,凹陷,裂隙,核染色质粗糙,核仁不清楚。

综上考虑,CLPD,FL可能,建议淋巴结活检,免疫分型,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FL免疫分型:CD5-CD3-CD10+FMC7+CD19+sIg+BCL+,染色体:t(14;18)(q3;q1)

*兴琴-陆*医院(医院,重庆):

今日病例:1、病史分析:患者老年男性,3月前发现右侧无痛性颈部一肿块,后逐渐增大,增多。PET-CT示:多发淋巴结肿大,以腹膜后及肠系膜区为著,此部位的淋巴结肿大高度考虑淋巴瘤可能,脾大。综上临床患者病程长,多发淋巴结肿大,脾大均支持淋巴瘤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分析:血常规白细胞增高,大细胞轻度贫血,血小板减低,分类淋巴细胞增高,符合LPD。生化提示轻度肝损,胆红素增高,低蛋白,可能为惰性淋巴瘤,侵袭性不强。3、形态分析:骨髓中异常淋巴细胞增高,该类细胞大小不等,部分胞体偏大,胞浆量少,偏蓝,偶见空泡,核椭圆,可见凹陷,切迹,裂隙,核染色质粗糙,核仁可见。该类细胞考虑滤泡淋巴瘤细胞。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形态同髓片。4、综上所述:LPD(FL可能)建议免疫分型,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郑潇寒-江苏省医院:

老年男性,因颈部肿块三月来诊,PET-CT发现多发性淋巴结肿大,脾大,由此推测颈部的肿块应该也是肿大的淋巴结。血常规白细胞高,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略有降低。个人认为淋巴增殖性疾病(LPD)的可能性大。

形态:外周血和骨髓中确实见到异常淋巴细胞,胞体有小有大,多数较圆,少数不规则;核质比较大,胞质少,蓝色;胞核不太规则,易见核裂隙,有些可见双核/凹陷/扭曲,染色质较聚集,有一个细胞似乎有核仁。

易见裂隙的淋巴细胞多见于滤泡性淋巴瘤(FL),但套细胞淋巴瘤(MCL)、不典型慢淋(CLL)等其他B-LPD,甚至部分T细胞淋巴瘤也会有这样的形态,个人认为报告时需谨慎,还是要结合骨髓活检(必要时行淋巴结活检)、免疫分型、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等检查以确定具体类型。

张建富老师评析

今天的病例讨论结果是:一、细胞形态学诊断:1.LPD.建议免疫分型、染色体检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二、免疫分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三、骨髓病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四、细胞遗传学:常规染色体示复杂核型五、分子生物学:IGH、IGK重排阳性,TCR重排阴性。7种NGS,TP53和SF3B1基因突变阳性。综上所述,该患者为CLL,

为何骨髓的诊断是LPD?因细胞核形不规则,有折叠扭曲、凹陷、核切迹里个裂隙、双核等与典型CLL细胞形态存在明显差异。该类细胞形态多见于滤泡淋巴瘤(FL),也可见于套细胞淋巴瘤(MCL),部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也可见。根据以上说明细胞形态无法鉴别该患者为CLL、MCL和FL,因此就诊断了LPD。

根据细胞形态,CLL分为:1.典型CLL,细胞形态规则,大小相似,幼淋10%。.CLL/PL,幼淋≥10%,55%。3.不典型CLL,细胞形态不规则,包括胞体形态和和形态。该患者应属不典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形态之家参与讨论的老师均给出了明确诊断和精彩分析,不过大家应注意此类细胞形态多见于FL,也可见于MCL和CLL。

相关知识链接:滤泡淋巴瘤滤泡淋巴瘤(FL)是惰性NHL中最常见类型,在欧美约占NHL0%。亚洲发病率显著减低。FL在病理上定义为滤泡中心B细胞淋巴瘤,组织学形态上要求至少形成部分滤泡样结构,呈结节性或滤泡样分布。其特征的分子特点t(l4;18)(q3;q1)染色体易位,导致BCL蛋白异常表达和B细胞凋亡受抑。免疫分型:FL表达B细胞相关分子,单克隆sIg、CD10、CD19、CD0、CD、CD45和CD79a,而CD5、CD3阴性。临床表现:临床上大多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逐渐增大,最常累及颈淋巴结,其次为腹股沟和腋下淋巴结,也可累及脾脏、骨髓以及皮肤。FL患者在诊断时一般病变广泛,40%~70%的患者有骨髓浸润,局限期患者约占30%左右,约30%可进展为更加侵袭性的淋巴瘤。FL至今仍被认为是不可治愈的肿瘤,中位生存时间可达7~10年。

细胞化学染色:

各类检查报告:

01-04-16病例

一、病史

患者宋某某,男,51岁,以“发现颈部包块1周”入院。患者于1周前无意间发现颈部包块,进行性增大,最大约蚕豆大小,质韧、无触痛,01-03-就诊于本院,外周血涂片:白细胞总数增高,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淋巴细胞易见核切迹。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患者近期无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B症状。查体:神志清,精神可,颈部可触及散在肿大淋巴结,最大约蚕豆大小,质韧、无触痛。肝脾肋下未及。

二、细胞形态学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老师们的讨论

四川医院-刘岚:

老年男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1周,进行性增大,血常规淋巴细胞增高,须涂片复核,β微球蛋白增高,血涂片及骨髓涂片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核分裂易见,似FL/MCL,估计比例大于0%,考虑淋巴瘤白血病,建议完善病理诊断。

医院-卢晓:

今天的病例讨论结果我认为是:

细胞形态学诊断:

1.LPD

.建议免疫分型、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分析如下:

一、简要临床分析:

患者中老年男性,以“发现颈部包块1周”入院。

该患者以颈部包块为首发症状,并进行性增大。外周血涂片:白细胞总数增高,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淋巴细胞易见核切迹。近期无淋巴瘤B症状。

综上临床表现,可判定该患者疑为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

二、辅助检查分析:

血常规白细胞增高,血小板略偏低,机器分类中淋巴细胞百分数增高,占61.3%;生化检查示无明显异常,由此提示与LPD疾病有关。

三、形态学分析:

外周血涂片可见一类异常淋巴细胞,形态同骨髓。

骨髓细胞形态学示:骨髓增生活跃,异常淋巴细胞增多,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其特点:胞体大小不均,以小淋巴细胞为主,部分可见胞体偏大;胞浆偏少,染蓝色;胞核可见核切迹,凹陷,染色质较粗糙,厚实感。且可见淋巴细胞呈聚集分布。

根据细胞形态特点支持LPD,又据核折叠、凹陷及切迹可考虑小B细胞淋巴瘤,具体哪一类,FL?CLL/SLL?等,具体分型需结合免疫分型及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检查。

四、综上所述:

该患者细胞形态学可诊为LPD,建议免疫分型、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罗文进-医院:

今日病例:患者中年男性,一周前无意间发现颈部肿块,呈进行性增大,后就诊于我院,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增高,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正常。生化检查无特异性,铁蛋白轻度增高。总体看,患者临床症状较轻,起病不明显。仅有颈部散发淋巴结肿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外周血及骨髓涂片:可见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呈聚集出现,淋巴细胞形态较规则,偏向于成熟淋巴细胞,偶见不典型淋巴细胞,胞体中等偏小,胞核有凹陷切迹及核裂。综上骨髓可报告LPD,建议免疫分型,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医院-高晓鹏:

中老年男性,颈部包块一周,病程短进展快,肿大淋巴结无痛质韧提示恶性疾病可能。白细胞计数增高,淋巴计数增高,必须复检血片:易见有切迹的异常淋巴,胖子穿小衣的感觉。生化B微球蛋白和铁蛋白增高,尽管LDH正常范围,但是淋巴系统疾病首先考虑,LPD之FL呢?ALL呢?骨髓涂片同样见切迹明显的淋巴比例增高,涂抹细胞易见,患者临床无B症状,病程短又快,所以倾向于ALL,ph+?

假如形态上不敢确定到底是成熟淋还是原幼淋,这个报告该怎么报呢?期待张老师的讲解。

江苏医院-刘苏婉:

今日病历

患者,男,51岁,于1周前无意间发现颈部包块,进行性增大,最大约蚕豆大小,质韧、无触痛。外周血涂片提示:白细胞总数增高,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淋巴细胞易见核切迹。无贫血,血小板轻度减低临床表现主要以颈部的淋巴结肿大为主,外周可见大量的淋巴细胞增生,易见涂抹细胞。淋巴细胞形态异常,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胞浆量偏少,无颗粒,核染色质细腻,无核仁,部分核可见切迹,凹陷,考虑该患者为淋巴瘤白血病。

张建富老师评析

今天的病例讨论结果是:一、细胞形态学诊断:1.LPD.建议免疫分型、染色体检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二、免疫分型:CD5-CD10-成熟B淋巴细胞淋巴瘤三、骨髓病理:B-LPD四、细胞遗传学:常规染色体示正常核型。五、分子生物学:IGH、IGK重排阳性。TCR重排阴性。综合以上检查结果,该患者为成熟B淋巴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不过根据细胞形态该患者与滤泡淋巴细胞淋巴瘤相似。一、简要病史分析:患者为中老年男性,以无痛性颈部包块1周就诊,并进行性增大,虽无B症状,这是淋巴瘤的重要临床表现。外周血涂片:白细胞总数增高,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淋巴细胞易见切迹。综上以上临床表现,病程短,可能会想到ALL,但患者无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因此AL可能性不大。二、辅助检查分析:

血常规白细胞增高,无贫血和血小板略偏低,机器分类中淋巴细胞百分数增高,因此LPD可能性最大。生化检查示仅有铁蛋白偏高,但未达到>。余无明显异常,基本无提示作用。三、细胞形态学分析:外周血涂片可见淋巴细胞增高,形态同骨髓。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成熟淋巴细胞明显增高,该类细胞胞体胞体较小,可见大小不均,部分可见胞体偏大;胞浆偏少,天蓝色,无颗粒。胞核大,易见核切迹,凹陷,裂口,染色质较粗糙,核仁不清,厚实感较强。根据此细胞形态应想到FL。四、综上所述,LPD是肯定的,如果诊断AL那就大错特错了。当然免疫分型可以帮助我们鉴别是否为滤泡淋巴瘤,但大家看该患者的免疫分型报告未提及滤泡淋巴瘤,这说明该患者滤泡淋巴瘤的可能性不大。因此细胞形态就是细胞形态,你可以根据细胞形态进行大胆想象,但最终不一定是,这没关系。反正该患者是成熟淋巴细胞白血病。只要你不诊断AL就OK!

各类检查报告:

主编

王蓉,女,副主任技师。年7月毕业于江苏大学医学检验专业,年8月至今在医院血液病理诊断中心工作。年7月到江苏省血液病研究所研修三个月,系统学习了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年8月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医院研修骨髓病理诊断技术,熟练掌握了血液系统疾病骨髓病理诊断技术。年获临床执业医师资格。掌握各类血液病的临床及诊断技术,掌握WHO的诊断及最新进展。擅长多种恶性血液病的骨髓涂片及骨髓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尤其对淋巴肿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有独特见解。

王琰,男,本科学历,主管技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01年至今于医院血液病理诊断中心从事血液病诊断工作,学习并熟练掌握流式检测与分子检测,现致力于细胞形态学分析,擅长结合流式与分子对血液病进行综合诊断。

王慧,女,检验技师,年苏州大学医学检验专业毕业。年8月至今就职于医院血液病理诊断中心,先后在免疫分型诊断学组、细胞遗传诊断学组、分子生物学诊断学组和细胞形态学诊断学组轮转学习。熟练掌握急性和慢性白血病的MICM诊断及鉴别诊断标准,熟练掌握了常见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的基本理论和操作规范。尤其对流式细胞仪在LPD的诊断和分型的应用及临床意义等方面有独到见解。

秘书

张姝,女,主管技师。本科学历,毕业于江苏大学医学检验专业,现就职于苏医院。01年至年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学习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具有丰富的血液学理论,能熟练掌握常见血液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先后发表论文两篇,主要研究方向:骨髓细胞形态。

郑潇寒,男,检验技师,本科学历。年毕业于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医学检验专业,就职于医院检验科。具有一定的血液学理论水平,参加多次血液病与形态学竞赛并数次获奖。

扫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