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群学书院与你分享的散文,是作家汪曾祺先生的《夏天》。愿这样的文字和声音,能为您消退暑意,带来清凉。夏天
文
汪曾祺
图
皮埃尔·雷杜德
朗读
蓝素电台季尧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人们往往把栀子花和白兰花相比。苏州姑娘串街卖花,娇声叫卖:“栀子花!白兰花!”
白兰花花朵半开,娇娇嫩嫩,如象牙白色,香气文静,但有点甜俗,为上海长三堂子的“倌人”所喜,因为听说白兰花要到夜间枕上才格外地香。我觉得红“倌人”的枕上之花,不如船娘髻边花更为刺激。
夏天的花里最为幽静的是珠兰。牵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已萎谢。秋葵也命薄。瓣淡*,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
凤仙花有单瓣者,有重瓣者。重瓣者如小牡丹,凤仙花茎粗肥,湖南人用以腌“臭咸菜”,此吾乡所未有。
马齿苋、狗尾巴草、益母草,都长得非常旺盛。
淡竹叶开浅蓝色小花,如小蝴蝶,很好看,叶片微似竹叶而较柔软。
“万把钩”即苍耳。因为结的小果上有许多小钩,碰到它就会挂在衣服上,得小心摘去。所以孩子叫它“万把钩”。
我们那里有一种“巴根草”,贴地而去,是见缝扎根,一棵草蔓延开来,长了很多根,横的,竖的,一大片。而且非常顽强,拉扯不断。很小的孩子就会唱: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
最讨厌的是“臭芝麻”。掏蟋蟀、捉金铃子,常常沾了一裤腿。其臭无比,很难除净。
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天下皆重“黑籽红瓤”,吾乡独以“三白”为贵:白皮、白瓤、白籽。“三白”以东墩产者最佳。
香瓜有:
牛角酥,状似牛角,瓜皮淡绿色,刨去皮,则瓜肉浓绿,籽赤红,味浓而肉脆,北京亦有,谓之“羊角蜜”;
虾蟆酥,不甚甜而脆,嚼之有*瓜香;梨瓜,大如拳,白皮,白瓤,生脆有梨香;
有一种较大,皮色如虾蟆,不甚甜,而极“面”,孩子们称之为“奶奶哼”,说奶奶一边吃,一边哼。
蝈蝈,我的家乡叫做“叫蚰子”。叫蚰子有两种。一种叫“侉叫蚰子”。那真是“侉”,跟一个叫驴子似的,叫起来“篎篎篎篎(音同“秒”)”很吵人。喂它一点辣椒,更吵得厉害。一种叫“秋叫蚰子”,全身碧绿如玻璃翠,小巧玲珑,鸣声亦柔细。
别出声,金铃子在小玻璃盒子里爬哪!它停下来,吃两口食——鸭梨切成小骰子块,于是它叫了“丁铃铃铃”……
乘凉。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消。看月华。月华五色晶莹,变幻不定,非常好看。月亮周围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大圆圈,谓之“风圈”,近几天会刮风。“乌猪子过江了”——黑云漫过天河,要下大雨。一直到露水下来,竹床子的栏杆都湿了,才回去,这时已经很困了,才沾藤枕,已入梦乡。
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梁漱溟文化思想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孝阳五作家对话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严晓星:漫谈金庸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徐新对话刘成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叶檀读者见面会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四姝昆曲雅集: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长三角论坛新春学术雅集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新书分享会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
《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
《谢辰生口述》
《袍哥》
《年羹尧之死》
《朵云封事》
《两性》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
《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书事》
《情感教育》
《百年孤独》
《面具与乌托邦》
《传奇中的大唐》
《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诗经》
《霓虹灯外》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