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淋巴性水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赣鄱专栏陈剑明老宅子的回忆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好的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www.baidianfeng51.cn/m/

主编:胡柏涛

执行主编:徐和生/宁宏翎/王智林/朱爱华/胡迎春/柳依依

特约摄影:汪填金

文/图:陈剑明

排版:郭舒

一座千年安远老城,听惯了濂江河的涛声,城东山脚的老祠堂,看那夕阳西下倦鸟归林,日月星辰转了七百年,熬过了雨雪风霜,老祠堂越显沉着坚韧,老樟树走了古榕树也走了,唯有他的子孙后代,薪火万载传承,我虽是曾经寄宿的过客,人间博爱却是永恒。

濂江河

儿时,跟随父母住过三个地方,成家后搬过三次家。

哇哇坠地,走出生命之门的家,就在这座老祠堂。这祠堂,坐地球绕了太阳余圈,至今还在江西省安远县欣山镇一个小地名叫“诸衙坳背”的山坳里,我的懵懂童年在这里度过了5年。

童年,已不记得何时,安远的叶氏长辈们跟父母大人曾经说起这座“叶氏宗祠”的历史,原来是江西、广东两省十个县叶氏后裔们共有的祖祠,始建于年前的元朝。

安远,是个有着年历史的古邑,叶氏宗祠就在安远中学的后面,现在是欣山镇太平路13号,再往山上走就是诸衙坳背。

安远无为古塔(宋)

叶氏宗祠正面一溜长排约五十米,深度约二十米,房屋占地约有上千平方米。左边是悬挂有叶氏宗祠匾额的一栋,中间一部分已记不清模样。祠堂正门口有两根大木柱子,高九米多,木柱上方是三根略呈弓型、雕有花纹的月梁,木柱下是两个圆鼓型的花岗石墩子,前门中间是个双页木门,门边还有两个单页门,祠堂里面正中还有个长方形大天井,阳光透过高大的屋顶瓦面倾泻而下,整个大祠堂满堂煜煜生辉,祠堂里面也有数根高大的柱子和圆鼓型石墩,横梁直梁纵横交错,属于古木建筑的穿斗式梁架,天井后边屋顶正中的“斗拱”(倒置谷斗形状),越显祠堂的高大而空旷,祠堂四角是非常厚实耐用的青砖砌成的厢房。冬天暖阳下,琉璃瓦散发出炫目的光泽,老祠堂古老而神秘。

叶氏宗祠

大祠堂坐东朝西,前面有个围墙的大院子五、六百平方米。后面是个山包,比祠堂高出数十米,长着马尾松、杉树、梧桐树,山沟沟里满满的松树、杉树、梧桐的叶子,春去秋来,叶子压了一层又一层。从后山高处往下看,祠堂有享堂、拜堂、天井、寝堂、辅助用房、大门、门前大坪、围墙用房等几个部分。

左边是个山岗,是县里老五交化公司的大仓库,仓库围墙外是一条上山去诸衙坳背的小路,两边灌木杂草丛生,开满各色野花,长满荔泡、吊茄子等野果,仔细瞧瞧便可看见小蜥蜴(安远叫九麻蛇)、*蛇、毛毛虫蠕蠕而动,仓库围墙边有一颗50多米高、树干要3人才能合抱的茂密老樟树,构成一道幽幽静静、赏心悦目的绿色风景,老樟树散发的清香飘进老祠堂大院,樟树子随风一吹掉下满大坪。老樟树上许多的鸟巢,是鸟的乐园,一年四季的清晨,鸟儿叽叽啾啾,猫头鹰呼唤伴侣的“咕咕咕咕”叫声,就是我的起床闹钟。右下边是土墙黑瓦房子的居民,以及做煤油灯管和玻璃罩的小作坊。

数九寒冬,老祠堂的屋顶厚厚地盖着白皑皑的鹅毛大雪,瓦檐下悬吊着一排排的冰凌子。围墙大院子出口是个老杉木双页门,门框两边、门顶垒着几层火砖,上面盖着黑瓦片,瓦片落满尘泥,长出一排毛茸茸的狗尾巴草,温润的春风吹拂着,就像一群欢快的孩子在翩翩起舞。四周土围墙爬满厚厚的青藤植物,开满牵牛花、南瓜、冬瓜、苦瓜、紫薯、扁豆的秧苗花,老祠堂一年四季更显得生机勃勃。

空旷幽静的老祠堂里,偶尔能见到一些山猫、山鼠窜进老祠堂的厨房偷腥。哪里有腥可偷啊,猫鼠们总是失望而去,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主人们饭都吃不饱,锌锅铁锅里常常是清汤寡水,水多粥少,顶多放几片青菜叶或几块薯片、芋片。吃的米是国家按计划标配、用购粮证、印制粮票去粮管所买的,我最多一个月5斤供米,我经常被母亲抱进米箩里挑着去粮管所买米。偌大老祠堂里,显得空空荡荡,家里唯一值钱的传家宝就是一口青铜脸盆和锌质饭粥锅。我的童年,低血糖伴随长大到成年。有天下着雪,父母兄弟都不在家,饿得天旋地转,坐在祠堂阶沿冷汗直冒四肢发凉。隔壁一位老奶奶满头银发,把我牵到她的厨房给我吃了两碗热腾腾的鱼丸子。记忆最深的,是她做的韭菜粄、艾叶米果、茶油炸的紫薯包,满嘴香香的,在那个困难年月弥足珍贵的是人间真情。

夏天的晚上,没有电灯,就和父母亲大人们在大院里月下乘凉,大人们手摇扇子,谈着往事、孩子,快乐、伤心、向往着。小孩们捉迷藏、牵衣尾、玩游戏。大堂兄某一天晚上夜出,被侧门口路边菜园篱笆上的赤练蛇(又叫红竹蛇)“亲吻”了一口,右小腿肿得几乎粗过了大腿,服了十多天的民间蛇伤草药康复。

大门前面安远中学校门口一颗百年大榕树,秋季的榕树子又黑又大,吃起来还有些甜甜的,拌些白糖就更好了,春天还有不少野木耳叭叭叭往下掉,拿回家炒肉也是佳肴了。

老宅子的生活恬静而单调,安远中学门口的大操场叫中山公园,是县城百姓的健身活动场、露天电影院、国庆节商品交流会贸易广场、法院审判犯人的宣判大会场。某天清晨,睡梦中被高音喇叭吵醒,全县“红卫兵”和男女老幼上千人在广场大聚会,大喇叭里全是很好听的歌唱毛主席的红歌,《东方红》、《我们心中的红太阳》、《大海航行靠舵手》,数百面红旗呼啦啦迎风飘扬,身穿绿、蓝、灰衣裳的青年男男女女,臂上戴着红卫兵袖章,胸前佩戴毛主席纪念章,手上人人拿着一本《毛主席语录》,敲锣打鼓放焰火,会台上还有红色歌舞晚会,煞是热闹非凡。最盼望县电影公司放映几场黑白电影,《小兵张嘎》、《英雄儿女》、《地道战》、《地雷战》、《打击侵略者》,小屁孩们吃了晚饭,早早地拿上木凳到广场抢占前排位置,小小县城万人空巷。六岁时家搬到了解放路,后院种着柚子树,蝉鸣更显宁静。秋天柚子水分充沛甘甜而不燥热。记得父亲背着去青年路餐厅吃宵夜,红烧肉、牛肉面条,肉是喂薯藤、青菜、熬米粥、剩饭剩菜的,味道比今天的强多了。那个年代,偶尔能吃上一顿红烧肉,那日子确实是美滋滋的。自家烤乳猪,放些八角、橘皮、沙姜等配料,美味。

安远老石街西街坝

两年后,我家搬到了西街坝,又叫卖柴街,家对面是豆腐社,豆腐凭计划票购买,逢年过节天刚蒙蒙亮,人声鼎沸,市民们就排着长龙般的队伍抢购。住在这里,买柴买木炭是近水楼台了,家门口上午,四面八方的农民就挑着一担担的木柴木炭,挤满整条几百米的鹅卵石街。夏天,去濂江河游泳、摸鱼、捉蟹、打水仗,河堤坝捕蝉、掏鸟窝,冬天在河床烧烤红薯、毛芋、煮豆荚,濂江河赐给我童年的快乐。

八十年代县房产公司把老宅子卖给了我家,记忆中,往昔的西街坝是一条S型的古石街,老城改造,消失在悠悠岁月的风尘之中。安远最年长古朴的石街,曾几何时,白日里夕阳下,铁匠铺的敲锤声叮叮当当铿锵有力,圆木匠的拉锯声像段舒缓的催眠曲,棉被铺的弹棉声弹出老街百姓温馨的子夜清梦。悠悠岁月是个雕塑大师,把竹篾匠、石磨匠、泥炉匠所有能工巧匠们的身影永远定格在安远古镇的时空长廊中;月色下,濂河水的涛声,漂走了老艺人的《二泉映月》,如梦如幻的月色,泻满S形的长长鹅卵石街。木板屋小吊楼下,孩童们一起拿着月饼,仰望中秋十五的月亮,听着母亲讲诉吴刚嫦娥牛郎织女月公月姥的神话故事......

西街坝,我的童年摇篮,在她温暖怡人的怀抱中聆听濂江淌水,品茗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现在,改建的西街坝古街己成香港同胞饮用水之源江西赣南安远三百山大旅游景区的一颗璀璨东江明珠,是安远心灵手巧拿灶嫂们的大舞台。可以品尝舌尖上的安远客家各种风味小吃(艾米果、炸薯包、三鲜粉、*米酒、色香味俱全的独特盛宴),以及采购安远特产,欣赏观看安远采茶戏,让您沉醉于客家安远人的热情好客风土人情.......

按不住的是年轮,拴不住的是月影,留不住的是时光。昔日叶氏宗祠在安远老城城镇化改建中复古重修,建成现在县二中的“国学馆”,老石街已建成古色古香特色街。上辈唯一健在的老人家婶婶已经是四世同堂的太奶奶,孙子孙女十几个,重孙子已好几个,堂兄弟们都已是爷爷辈了,姐姐长兄有了孙子,兄弟姐妹们都有了安居乐业的家,祖祖辈辈为蜗居忙碌奔波漂泊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曾经的老宅子、老樟树、古榕树、老石街,珍藏在记忆时光瓶。

千年古邑安远在蝶变,高楼雅居拔地突起,四十万安远人民七彩缤纷的住房梦、小康梦在遍地开花,在温馨的港湾里享受生活的明媚阳光。

安远濂江河

往期作品回顾

赣鄱专栏

陈剑明:水韵安远话濂江

“中原红木杯”浣花文学奖散文组

陈剑明:亲亲濂江河

“中原红木杯”第二届浣花文学奖征文启事

作者简介

陈剑明,江西安远人,公务员,县作家协会会员。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特邀顾问:乔延凤桑恒昌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湛蓝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骥亮

总监:徐和生

总策划:崔加荣策划:柳依依暖在北方胡迎春尾子

主编:烟花清欢

编辑:莲之爱朱爱华陈风华风碎倒影连云雷朱晓燕

美编:无兮ETA张婷儿鱼的记忆。

播音部:

主播:魏小裴自在花开眉如远山西西

投稿须知: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