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淋巴性水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致命的蜱虫如何诊治 [复制链接]

1#
莱姆病由来莱姆病也称莱姆包柔体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burgdorferi引起的经蜱叮咬传播的一种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因首次发现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莱姆(Lyme)镇而得名。年,Steere首先在美国康乃狄克州莱姆镇发现的一系列“少年红斑性关节炎”是由蜱传播而引起感染的人兽共患病。年,Steere等从莱姆病患者的血液、皮肤病灶和脑脊髓液中分离出莱姆病病原螺旋体,并首次报道了该病的全部临床表现,并于年正式将该病命名为莱姆病(Lymedisease)。年,Burgdorfer从蜱和患者的标本中分离并证实为疏螺旋体,年命名为伯氏疏螺旋体,在分类上属为螺旋体的一种,是单细胞的螺旋体。在国内:艾承绪等于年首次在黑龙江省海林县林区发现了莱姆病,分离出3株伯氏疏螺旋体。年,张哲夫等从病原学上证实人被蜱叮咬后发生的皮肤、神经、关节、心血管等损害的多种临床病症是莱姆病。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入重点防治研究对象。传播途径几种近缘的硬蜱为主要传播媒介。美国:丹敏硬蜱、黑脚硬蜱、太平洋硬蜱欧洲:蓖子硬蜱亚洲:主要为全沟硬蜱另外,肩突硬蜱、美洲钝缘硬蜱、血红扇头蜱等也可能为传播媒介。我国:北方:以全沟硬蜱为主南方:主要为粒形硬蜱和二棘血蜱。蜱的个体发育分为4个阶段:卵、幼虫、稚蜱及成蜱,后3个阶段均需要吸食宿主血液才能继续发育。在蜱的生活周期中,蛹期的蜱是疾病的主要传播者。致病螺旋体主要在蜱的中肠发育。蜱叮咬宿主时,可通过带菌的肠内容物反流、唾液或粪便而传播病原体。除蜱外,本病也可能由其他节肢动物或昆虫传播。蜱虫具有传播病*,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衣原体等不同病原体能力,同时存在复合感染的情况。这些蜱传疾病危害程度和防治难度均极大。森林脑炎、莱姆病和斑点热都是人畜共患传热病,蜱是主要传播媒介。森林脑炎病原体:病*。莱姆病病原体:伯氏疏螺旋体。斑点热病原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莱姆病的发病时间有明显的季节性:在6.7月份出现一次高峰;8.9月份出现次峰;10月份渐稀。临床表现潜伏期为3~32天,平均为7天。本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是以某一器官或某一系统的反应为主的多器官﹑多系统受累的炎性综合征。临床分为早、中、晚3期。各期症状单独出现时多,但也有3期症状一起出现者。①早期:为局限感染期,以皮肤出现慢性游走性红斑(ECM)为主要特征。②中期:为扩散感染期,以神经系统损害和心脏异常表现为特征。③晚期:为持续感染期,以慢性萎缩性肢端皮炎和慢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Lyme病的临床分期表现见表(Steere)一、皮肤表现1.慢性移行性红斑(erythemachronicummigrans,ECM)最为常见,发生率约90%,好发于大腿、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开始时是一个红色斑疹或丘疹;3~33日(平均7~9日)后,皮疹逐渐扩大形成一片大的圆形皮损,外缘有鲜红边界(一般扁平,偶可隆起),中央呈退行性变,红环皮损内又形成几圈新的环状红圈,呈靶形。皮损早期中央有时呈致密性红斑、硬变、疱疹、坏死,常有灼热感,偶有疼痛、瘙痒。皮损逐日增大,直径6~68cm,平均16cm。一般经2~3周皮损自行消退,偶留有瘢痕与色素沉着。2.莱姆淋巴细胞瘤由于B淋巴细胞受损而出现,较罕见,由皮肤或皮下组织的密集淋巴细胞组成的1~5cm的单个蓝-红色肿块。3.慢性萎缩性肢皮炎(chronicatrophicacrodermatitis,ACA)是晚期罕见的皮肤损害,原因不明。皮损为紫癜样皮疹,逐渐融合成片状损害,可有萎缩,呈瓷白色,好发于下肢末端。二、神经系统表现主要指神经系统的实质性损害,不包括病理初期脑膜炎样表现。发生率为10%~15%,其中以脑脊髓膜炎、脑炎、脑神经炎及运动感觉神经炎最常见。舞蹈病、小脑共济失调、脊髓炎亦可发生。多数表现为神经系统广泛受累、病变重叠出现。少数为局限性神经系统受损,其中面神经瘫痪最多见,并以单侧受累为主。疼痛性神经根炎常表现为胸、腹部的带状剧烈疼痛,夜间发作,可移行至其他部位,严重者影响睡眠,症状持续数周至数月不等。近半数患者神经系统病损只发生1次,历时2周至3个月,发生于ECM后的2~6周。余半数患者可发作多次,每次发作可持续2~3个月。在欧洲,神经系统的Bannwarth综合征常见,表现为神经炎性的疼痛、无头痛性的CSF淋巴细胞增多,有时可伴脑神经炎。此综合征又称为蜱源性脑膜多神经炎或慢性淋巴性脑膜炎。近年来发现,莱姆病尚可引起慢性的神经病变,轻症患者后期可有持续数年的周期性四肢感觉异常,而体检无神经系统的异常发现,但受累神经有传导异常。螺旋体亦可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慢性进展性的脑脊髓炎、痉挛性下肢瘫痪、横贯性脊髓炎、痴呆等。CSF可正常或仅有轻度炎症改变,可检出特异性的伯氏疏螺旋体的抗体。MRI可见有脱髓鞘改变所致的密度增高区。三、心脏表现发生率4%~10%,以成年男性居多。通常在ECM后21日(4~83日)出现心脏损害。以房室传导阻滞最为常见。少数患者有房颤、心包炎等表现。心脏损害一般较轻,心瓣膜无明显受损,持续时间短,预后好。四、关节表现发生率为50%~80%。通常在6个月内出现,早期可与ECM同时出现,迟者可在其后14个月发生。通常从1个或少数几个关节(单侧、非对称性)开始,初呈游走性,可先后累及多个关节,以膝关节最多,次为肩、肘、踝、髋及颞下颌关节,偶见指、趾关节受累。受累膝关节多表现为肿胀与发热,很少发红,偶有少量积液。其余关节可以运动时疼痛为唯一症状。初发关节症状一般持续1周,个别长达6个月。多数复发,复发者不一定在原关节,且受累关节数多于原发;复发关节症状持续时间较短。约10%病者单侧或双侧膝关节持续疼痛,行走困难,并有关节肿胀、滑膜肥大等慢性炎症表现,持续1年以上。有时损害可侵蚀软骨和骨,甚至使关节致残。一部分患者在疾病的早期,除典型的关节症状外,还可有肌腱、腱鞘、肌肉或骨骼游走性疼痛,可持续数小时至数日。五、其他约10%患者早期有肝炎样症状与体征。少数病者有弥漫性腹痛,个别有腹泻、脾大、眶周水肿及睾丸肿痛等表现。部分患者有眼深部组织受累的表现,如虹膜炎,甚至全眼炎并导致视力丧失。诊断治疗传染病学第9版哈里森感染病学英文第3版热病-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48版)

参考文献:

[1]于培发,刘志杰,牛庆丽,杨吉飞,殷宏.莱姆病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43(35):-.

[2]张文香,郑龙,刘增加.蜱传疾病莱姆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4(06):-.

[3]边才,柳朝阳,张涛,王琨,李晓丹.蜱传疾病森林脑炎、莱姆病及斑点热多重感染病例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17(17):.

[4]传染病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5]热病-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48版)

[6]哈里森感染病学英文第3版中文第1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鼓励一下!有用就“转发”,点“赞+在看”!啰嗦探案

一天不学习,皮痒痒,赞我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