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淋巴性水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学中的三个名词术语,多数人会分辨不清 [复制链接]

1#

中医学中,症,证,病是临床常用的名词术语,三者的概念不同,但是又有内在的联系。可是非常简单的三个字,对于一般人来说,特别是证和症,多数人容易混淆,不就是两个字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对于医学来说,必须分清楚。因为中医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是既辨病也辨证,并通过辨证而进一步认识疾病,并进一步指导我们治疗疾病。

一,症的概念

症,即症状。它包括患者的主观感觉和医生检查所得到的客观体征。症是分析与判断病证的原始依据,如头痛、咳嗽、胸闷,恶心,呕吐,面色白、舌质红、脉弦滑等。

二,证的概念

证,即证候。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一种证候,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疾病的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双方力量的对比。一般有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证候是病机的反映,病机决定证候。由于病机是病因,病位,病性,病势四个要素及其关系的总括,故证候的病理本质包括疾病的原因,病变的部位,性质,邪正关系等多方面的病理特征,反映疾病过程特定阶段的本质。

三,病的概念

中医学对于病的认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还没有完全的统一。对于病名的确定有的以症状命名,如头痛,黄疸等;有的概括一组症状而命名,如头痛,恶风寒,脉浮等可概括为太阳病;有的根据病因而命名,如伤寒病等,一般来说,所谓病,是指机体在一定的致病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总过程。

四,症,证,病三者的关系

症,证,病三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症是疾病的现象,是内在脏腑病变表现于外的征象。而证则揭示了疾病的本质。一组症状能概括为某一种证候,而一种证候也包括若干症状。病即包括一组症状,又包括几个不同的证候。某一种疾病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但表现症状的不同,而且可形成不同的证候。

五,中医学如何来辨病证

中医学治疗疾病,即辨病又辨证,但首先着眼于证的分辨,然后才能正确施治。辩证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四诊检查所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从而确定病人患有何证的过程。中医的很多病名和症状是一致的,比如患者症状是下肢水肿,疾病诊断就是水肿还需要分清是什么样的水肿。如风水泛滥证、湿毒浸淫证、水湿浸渍、湿热壅盛证,脾阳虚损证、肾气虚衰证等。但有些病名和症状是不一样的,比如患者有发热、恶寒、无汗,周身酸楚等症状,中医诊断就是感冒,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反应性的不同,则又常表现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不同的证。

总之,中医通过症状以及四诊所得到的资料,来进行分析,总结,从而确定病人是属于何证,来确定某一阶段的病,来进行治疗。患者在病变的过程中,证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包括疾病的自然转变和经过治疗的转变。中医治病主要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证的区别,着眼于病机的不同,因为中医的病机和证是统一的。

欢迎大家点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